您的位置:首页 >古风文案 >

精选150句关于打仗的七言绝句诗句(关于打仗的七言绝句诗)

关于打仗的七言绝句

1、关于打仗诗句

(1)、笛卡尔曾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冯先生从历代1381首七言绝句佳作中所归纳提炼的56种作法,也许在信奉“至法无法”的读者看来,过于琐碎,甚至或许认为是“陈词滥调”,若“陈陈相因”,有碍其创造力的发挥。其理虽固然,而势未必行。不妨以书法类比。书家一生追求,在有其独特风格。然当其初始握笔,必从点画描摹作起,选帖、读帖、临帖、默帖,乃为其日常功课,此七言绝句56法,其犹唐代欧阳询“楷书结字36法”乎?其犹明代李淳“大字结构84法”乎?其犹清代黄自元“间架结构92法”乎?若36法、若84法、若92法,未有书家认其“琐碎”也,必视为至宝,奉为圭皋,时时研习,悟其妙道,以逐步形成其独特风格也。

(2)、第三句用“唯有”或“独有”、“只有”、“但有”二字作起,而第四句则或用“年年”、“时时”、“犹还”等字以呼应之。

(3)、稍焉入岩关,横扫似铁帚。车顶尽齑粉,车箱困颠仆。

(4)、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许浑《塞下曲》

(5)、亦于第三句用“不及”、“不如”、“不似”等字,以见比较之意,特此二字不用在第三句首,而用在三四二字,斯与前一法稍异耳。

(6)、资深班主任提醒家长:这15个好习惯养成一小半,孩子暑假就不白过!

(7)、剑气沈埋五十霜,稗官青史半荒唐。老来重洒儿时泪,遥吊潭州旧战场。

(8)、王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有“诗佛”之称。

(9)、后台回复“名著”领取十大经典名著导读电子版

(10)、宋·张咏《雨夜》:“帘幕萧萧竹院深,客怀孤寂伴灯吟。无端一夜空阶雨,滴破思乡万里心”。

(11)、一秋穿堑兵多死,十月烧荒将未回。——李梦阳《夏城坐雨》

(12)、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杜甫《石壕吏》

(13)、第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而但于第三句冠以“如何”二字。

(14)、清周准《蝴蝶词》:“万花谷里逐芳尘,自爱翩跹粉泽新。多少繁华任意恋,不知只是梦中身”。

(15)、凡绝句,三四句必紧接,而与第二句却多不即不离,以转捩关键,全在第三句也。惟此类,则第四句必与第二句呼应极紧,盖四句一气转下者也。

(16)、康庄大道一条条,百姓欢颜尽舜尧。武汉封城防疫毒,中央决策断船桥。万方援助别危厄,众志成城不动摇。不让瘟神随意逃,毒株放入炉中烧。

(17)、杜甫在江南碰到李龟年,于是写下这首诗,全诗语言极平易,而含意极深远,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表达了时世凋零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之感。

(18)、送我西廊外,木立无言辞。依依不忍去,怅怅若有思。

(19)、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的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洁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

(20)、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杜甫《悲陈陶》

2、关于打仗的七言绝句诗句

(1)、如唐·刘禹锡《杨柳枝词》:“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树,惟有垂杨管别离”;

(2)、如唐·郑谷《席上赠歌者》:“花月楼台近九衢,清歌一曲倒金壶。坐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

(3)、第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故第三句必用“不知”二字作起,而第四句必用“何”、“几”、“那”、“无”等字以足之。

(4)、罗浮山是中国道教第七洞天,相传葛洪就是在此升仙。山上道观佛寺皆有,宗教氛围浓厚。一般人写罗浮山都避免不了要符合此山的特色,但作者却眼光独到,前两句状景,自不待言,三句“但闻庙里香缭绕”也是顺承而来,但结尾一句“圆梦何须拜鬼神。”却如一声棒喝,异军突起,警世味道凸显,充分展现了共产d员的纯洁信仰,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同时也给读者带来了启迪:幸福,靠拜鬼神是得不到的,必须要靠自己的双手辛勤劳动。

(5)、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梅岭三章》

(6)、相将就蜀道,欢聚忘百罹。卜居江津城,且喜常相随。

(7)、第三句皆用“不知”二字作起,以用作诘问语,故其下必用“谁”、“何”、“多少”等字。如唐·贺知章《柳枝词》:“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8)、宋·苏轼《菡萏亭》:“日日移床趁下风,清香不尽思何穷。若为化作龟千岁,巢向田田乱叶中”。

(9)、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

(10)、杜牧,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11)、百无聊赖的宫女羡慕寒鸦犹可以带着皇帝宫中的日影而来,将宫女凄婉哀绝描写得十分神妙。后世评价:玉颜如何比到寒鸦,已是绝奇语。至更“不及”,益奇矣。

(12)、第三句用“莫怪”、“莫嫌”、“莫向”、“莫算”等字作起,而第四句则皆申明其意者也。如·唐贾岛《赠人斑竹拄杖》:“拣得林中最细枝,结根石上长身迟。莫嫌滴沥红斑少,恰是湘妃泪尽时”;

(13)、如唐李商隐《夕阳楼》:“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14)、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5)、亦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者,故首二句多用“前年”、“昨日”等字,而第三句则用“今日”、“今朝”等字,惟不以复字作呼应,斯与前法差异耳。

(16)、这首诗虽极写戌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即使写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壮,悲凉而慷慨。

(17)、乱后江山首重回,黄花满意及今开。天教人气因凉定,风卷市声随笑来。

(18)、这句除了对西楚霸王负气自刎的惋惜,最主要的是批判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

(19)、明·解缙《赴广西别甥彭雪路》:“多情为我谢彭郎,采石江深似渭阳。相聚六年如梦过,不如昨夜一更长”。

(20)、清·孙原湘《蕉窗听雨图吕生乞题》:“滴尽残窗碎雨声,破人秋梦到天明。不知一夜诗情好,转在潇潇叶上生”。

3、关于打仗的七言绝句诗

(1)、这样就给前两句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而这样急转直下,一挥而就,也是非常有气势的。同时,除了表达对霸王自刎的惋惜、批判和讽刺之外,也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十分有积极意义。

(2)、只第四句作诘问语,或但用“谁”、“几”、“何”、“无”等字,或兼用“知”字于其句首。

(3)、宋·晁冲之《夜行》:“老去功名意转疏,独骑瘦马取长途。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

(4)、以下诸种作法,绝大多数都关涉到第三句,幸读者识焉。

(5)、如宋·皱浩《仁老寄墨梅》:“前年谪向新州去,岭上寒梅正作花。今日霜缣玩标格,宛然风外数枝斜”;

(6)、但以第四句作诘问语,故“如何”二字,即冠其句首。

(7)、如唐·韦庄《鄜州寒食》:“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好是隔帘花树动,女郎撩乱送秋千”;

(8)、抗战百咏 其八 吊佟麟阁将军(近现代·田翠竹)

(9)、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安全的需要,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也体现出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但是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也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10)、宋·陆游《杂感》:“故旧书来问死生,时闻剥啄叩柴荆。自嗟不及东家老,至死无人识姓名”。

(11)、欧阳永叔词云:“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青山外”,亦此句法。

(12)、第三句亦用“不知”二字作起,但非用作诘问语,故其下不用“谁”、“何”、“多少”等字。

(13)、①乌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为项羽兵败自刎之处。

(14)、如唐·韦庄《金陵图》:“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15)、明·王廷相《芜城歌》:“莫向隋宫问六朝,璚枝玉蕊已烟消。只今惟有湖边柳,犹对春风学舞腰”。

(16)、如唐·李白《苏台怀古》:“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17)、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18)、明·王时保《湖口县》:“青山一簇几人家,帘卷湖光日未斜。好是客船来泊处,一行官柳暗平沙”。

(19)、“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整个形象给人的实际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后世评价这首诗:清而庄,婉而健,盛唐人不作一凄楚音。

(20)、明·刘绩《听胡琴》:“胡弦轻轧语星星,破入甘州便泪零。一种尊前沈醉客,解听争似不曾听”。

4、有关打仗的诗句和名言

(1)、这是一首宫怨诗,天亮就拿起扫帚打扫金殿尘埃,百无聊赖时手执团扇且共徘徊。美丽的容颜还不如乌鸦的姿色,它还能带着昭阳殿的日影飞来。

(2)、明·刘铉《题沈孟渊所藏王叔明竹》:“烟雨苕溪忆旧游,画图遗墨见风流。不知黄鹤飞归后,又是山中几度秋。”。

(3)、如唐·杜牧《过勤政楼》:“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

(4)、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5)、十里依依杨柳青,西风夕照客魂惊。直言自古非时尚,抗战于今是罪名。

(6)、第三句,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然地方很小,但土地方圆也有千里之多,人口也有几十万人,足够称王的了。”

(7)、清·何绍基《无园种菜》:“五更风露有精神,浩荡天恩处处匀。菜色青葱真可爱,如何比拟到饥民”。

(8)、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这首浓郁的小诗。诗中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

(9)、宋·苏轼《又和景文韵》:“牡丹松桧一时栽,付与春风自在开。试问壁间题字客,几人不为看花来”。

(10)、此气在磨砺,不砺便黯然。铁戈置生锈,金斧耀益鲜。

(11)、瘟神调戏庚子年,武汉神秘罩霾烟。门神不在自家守,奔踞汉江战狂澜。百万门神镇江城,国人护佑门神安。待到华夏国无疆,凯旋门下闲聊天。

(12)、第四句第一字用“又”字,第五字则用“一”字或“数”字、“几”字,皆计算字也。

(13)、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王建《杂曲歌辞·渡辽水》

(14)、后世评价说:四句浑浑说去,而世运之盛衰,年华之迟暮,两人之流落,俱在言表。而这首诗也被认为是杜甫七绝的压卷之作。

(15)、金·d怀英《立春》:“水结东溪冻未漪,风凌枯木怒犹威。不知春力来多少,便有青蝇负暖飞”。

(16)、亦以第三句作诘问语,但“何”、“谁”等字不著在句首而在句中。

(17)、杜甫在江南碰到李龟年,于是写下这首诗,全诗语言极平易,而含意极深远,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表达了时世凋零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之感。

(18)、宋·陆游《楚城》:“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

(19)、全诗把诗人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运用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明人杨慎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20)、宋邵雍《天津感事》:“阳乌西区水东流,今古推移几度秋。四面远山长歛黛,不知终日为谁愁”。

5、关于打仗的七言绝句古诗

(1)、抗战六七载,杀敌亦无算。最痛潭桂柳,寇来如席卷。

(2)、如元·杨维桢《张士诚席上作》:“江南岁岁烽烟起,海上年年御酒来。如此江山如此酒,老夫怀抱几时开”;

(3)、按:①山东藤县县长周同,率领军民守城搞敌,城破,坠城殉难。

(4)、如唐·王涯《塞下曲》:“年少辞家从冠军,金鞍宝剑去邀勋,不知马骨伤寒水,惟见龙城起暮云”;

(5)、常道初七即是春,如今户户忙避瘟。老少围炉滚鲜饺,毒恶不侵爱国心。人间大爱捐躯志,妙手勇夺大地魂。却父老愁何在?军民齐心扭乾坤。

(6)、后世评价,唐人七绝佳作频出,可只有这首诗传到日本,妇孺传诵,可见其影响力。

(7)、第三句亦用“为问”、“试问”等字作起,以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故“无”、“几”、“何”、“谁”等字著在第四句,而不在第三句。

(8)、如元·唐朝《五无吟六首之一》:“云在空中变态奇,风来江上浪漪漪。何如风定云开后,秋水长天一色时”;

(9)、如何操奇赢,日夕心与驰。生存为后人,信念不可移。

(10)、如唐白居易《魏王堤》:“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或并第四句亦承上句一气作问。

(11)、如宋·李遘《绝句》:“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掩映,碧山还被暮云遮”;

(12)、这是一首宫怨诗,天亮就拿起扫帚打扫金殿尘埃,百无聊赖时手执团扇且共徘徊。美丽的容颜还不如乌鸦的姿色,它还能带着昭阳殿的日影飞来。

(13)、序:七七芦沟桥抗日战起,两年间狡写七言绝句一百首,名曰《抗战百咏》。今忆其所及不过十之一二。

(14)、唐·高蟾《春》:“明月断云青蔼蔼,平芜归思绿迢迢。人生莫遣头如雪,纵得东风也不消”。

(15)、如唐·白居易《直中书省》:“丝纶阁下文章静,钟鼓楼中刻漏长。独坐黄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薇郎”;

(16)、第四句用“知是”或“知有”、“知在”二字冠之,而第三句则必预言其所以知之之故也。

(17)、峨峨飙轮车,电逝穿黔柳。车箱及车顶,簇簇攒人首。

(18)、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19)、如唐·张祜《退宫人》:“开元皇帝掌中怜,流落人间二十年。长说承天门上宴,百官楼下拾金钱”;

(20)、四句旋转而下,第四句有一二字与第二句相复者,而句首并多用“却”字。

(1)、明·龚诩《与王忠孟登玉峰共饮春风亭》:“山水千重复万重,少年相别老相逢。春风亭下一杯酒,山色不如人意浓”。

(2)、第四句虽冠以“不知”二字,而却非问语,故不用“谁”、“何”、“无”、“几”等字。

(3)、如唐·王昌龄《长信秋词》:“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邵阳日影来”;

(4)、宋·朱熹《水口行舟》“昨日扁舟雨一簔,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5)、经过战争的的疲劳的壮士非常的悲哀,中原一败之后大势难以挽回。即便江东的子弟现在还在,但是,谁能保证他们为了项羽而卷土重来。

(6)、第三句三四两字用“最是”或“只有”、“惟有”,而第四句则或用“依旧”、“犹还”等字以呼应之。

(7)、明·汪本《舟中有成》:“故乡南望渺无涯,水面云深日又斜。欲问浮生何所似,试来风处看杨花”。

(8)、序:七七芦沟桥抗日战起,两年间狡写七言绝句一百首,名曰《抗战百咏》。今忆其所及不过十之一二。

(9)、郝书许评析:所谓咏物诗,意指作者常借所咏之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者志趣寄托。咏物诗更以诗中不见所咏之物而令读者自然能够想到所咏何物为妙。对于这两点来说,此诗均有体现。

(10)、明·童承叙《宫词》:“三三两两不知愁,结束罗裙学打球。傍晚忽闻仙乐近,分明只在殿东头”。

(11)、如唐·张祜《听筝》:“十指纤纤玉笋红,雁行轻遏翠弦中。分明似说长城苦,水咽寒云一夜风”;

(12)、抗战百咏 其九 淞沪之战惨败(近现代·田翠竹)

(13)、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故首二句多有“去岁”、“去年”等字,而三句多有“今年”、“今日”等字,而首二句与末二句又必有相复之字,以见呼应。

(14)、余壮志四方,所亲常别离。抗战军事起,避寇群西移。

(15)、相夫营市贾,勤俭意拳拳。夫亡教子女,商读差比肩。

(16)、《七言绝句作法举隅》一书1936年由世界书局出版,1985年3月北京市中国书店据以影印。1986年齐鲁书社将其与《诗词杂话》、《七言律髓》并为《诗词作法举隅》出版,新增诗例117首,而56种作法之分类未变。“《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精选了唐至清代七言绝句佳作1381首,按类比法分成56类,在每类末精当扼要地指出其艺术技巧作法的特征和奥妙之处,无论是初学者还是研究者,凡读之,都足以发人深省”(d玉敏《冯振传略》),周振甫并专门著文引介(《小引》)。

(17)、如唐·杜甫《解闷》:“一辞故国十经秋,每见秋瓜忆故丘。今日南湖采薇蕨,何人为觅郑瓜州”;

(18)、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唐)李白《从军行二首》

(19)、如唐·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0)、送别朋友时,王昌龄将“一片冰心”比喻志行高洁,十分巧妙。而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十分形象。这句诗也常作后世告别之语。

(1)、笔者偶然在超星数字图书馆网得读该书,深以为然,乃变其归纳法之著述体例为演绎法之奥秘指引,先揭示冯先生所归纳提炼之具体作法,后辅以便于理解的二三诗例,以贡献于诸位诗友。

(2)、译文:突进营垒,射杀呼延大将,独自率领残兵千骑而归。

(3)、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自河南经乱》

(4)、金刘昂《吊李仲坦》:“文章巧与世相违,身后新恩事已非。不及萋萋原上草,一番春雨绿如衣”。

(5)、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6)、重磅!2021秋新学期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信息变动,家长和老师千万别错过!

(7)、写作手法上看,由于前面三句的描写或许会让读者产生错觉,以为作者也会去庙里祈福,然而结果却出人意料,文似看山不喜平,信然。

(8)、“不知”二字,用在第三句三四二字,以非诘问语,故其下无“谁”、“何”、“多少”等字,而第四句则或用“犹”、“还”、“又”等字以呼应之。

(9)、一句“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凄婉深沉,语浅情深,像是走进了诀别人的内心,感染着分别的两个人,遂成千古绝唱,一直为后世称道不已。

(10)、元·宋元《讨柴》:“海树年深成大材,一时斧伐作薪来。山人指点长松说,尽是刘郎去后栽”。

(11)、元·高明《题青山白云图》:“昨夜山中宿雨晴,白云绿树最分明。茅庐早起无他事,去看南溪新水生”。

(12)、如唐·王维《送沈子》:“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浆向临圻。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13)、明·杨慎《赠宋文百户石岗舍人》:“七十从戎鬓已斑,劳君相送出滇关。过家儿子如相问,为报衰翁二月还”。

(14)、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十五从军征》

(15)、以第三句作诘问语,用“何”、“谁”、“几”、“安”、“那”等字作起,或以第四句作答。

(16)、明·陈献章《得廷实书》:“洗竹添花张户曹,忽抛闲散事煎熬。东门春水无人钓,又长溪头几尺高”。

(17)、王昌龄,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18)、全诗把诗人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运用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明人杨慎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19)、“凡绝句,三四句必紧接,而与第二句却多不即不离,以转捩关键,全在第三句也”。这句话可以视作冯先生所归纳提炼的七言绝句具体作法的总纲。

(20)、序:七七芦沟桥抗日战起,两年间狡写七言绝句一百首,名曰《抗战百咏》。今忆其所及不过十之一二。

(1)、诗人以兵家的角度论成败之理,以假想未然之机会,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与不屈不挠的意志。

(2)、如宋·项安世《夜雨》:“夜窗疏雨不堪听,独坐寒斋万感生。今夜故人江上宿,如何禁得打篷声”;

(3)、宋·陆游《梅花绝句》:“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

(4)、明·钟顺《清夜闻笛》:“小楼人醉月初斜,归思迢迢隔海涯。短笛谁吹断肠曲,满庭香雪落梅花”。

(5)、明·王恭《春雁》:“春风一夜到衡阳,楚水燕山万里长。莫怪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

(6)、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杜甫《垂老别》

(7)、莫信天心能悔祸,试思虎口肯馀生。此身欲化关山月,万里与君仗剑行。

(8)、南宛兵哀未解围,将军战血满征衣。黄龙未饮西台哭,空见沙场马革归。

(9)、与前一法同,故三四两句必有复字。特前一法为尤整齐耳。

(10)、序:七七芦沟桥抗日战起,两年间狡写七言绝句一百首,名曰《抗战百咏》。今忆其所及不过十之一二。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