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精品文案 >

精选114句梅洛庞蒂哲学思想(梅洛庞蒂名言只存在两个词)

梅洛庞蒂名言

1、梅洛庞蒂 名言

(1)、引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基普.索恩(KipThorne,世界最昂贵的,侦测银河中的黑洞及黑洞碰撞的重力波讯号实验〔LIGO,LaserInterferometerGravitationalWaveObservatory〕的主持人,也是电影《星际穿越》(Interstellar)撰稿者之是多才多艺的物理教授)的话做结论:「生命都希望活存在老化比较慢的地方,而重力就会把他们拖曳到那里。」

(2)、科学对时间的理解,与我们日常生活中对时间的理解有着巨大的鸿沟,这让历史上的思想家大感困惑。一旦物理学家逐渐剥夺我们赋予时间的平常属性,这个鸿沟日益加深。现在,物理时间与经验时间的裂口已深及根基,因为有许多理论物理学家开始认为,时间甚至根本不存在。

(3)、罗尔斯在这种情况下被翻译并带入法国大学,作为使法国哲学和法国政策辩论正常化的一个关键参考点。对于法国的精英们来说,正义的理论和公平的概念,是一种方法和一个主概念,可以取代和埋葬那些把革命的想法视为理所当然,或者说是理论的核心关注点,以及把激进的平等作为基本原则的呼吁的好政治理论。在极左政治方面,朗西埃本人和他68年的许多同行一样,完全被法国学术界拒之门外,被困在68年后为停放最不守规矩的人而成立的巴黎郊区的新兴大学(巴黎八大)。在这样的背景下,朗西埃反对学术界的"政治哲学"作为抹杀真正政治的标志的声明因此有了非常具体的含义。在体制上和政治上,在当时的法国背景下,这很有意义。但这并不意味着罗尔斯或哈贝马斯的某些方面不能在不同的背景下,为了某些特定的目的而回应朗西埃的某些关切。

(4)、按:视觉对自我身体的认识借助于镜子,镜子使我们能够看见我们的肉体,界定我们的肉体,这种界定也就是对我们肉体的扭曲。因为从镜中看到的身体的形象总是间接的。

(5)、A:这就是朗西埃试图走的细线,我在上面试图描述。他使用了一些策略来避免坠入悬崖。在朗西埃圈子里众所周知的一个做法是他发明了理论版的自由间接风格。他关于雅克托的书在这方面是典型的,但你在他的许多其他书中都能找到这种写作方法。事实上,这种方法是在那本像他所有成熟作品的发动机室的书《无产阶级之夜》中形成的。如果"理论化"包括从表达它的人的角度重建一个知识、政治或艺术定位,使用他们的话语,但不假装是他们,不是以他们的名义,不是为他们说话,而是与他们一起,通过他们,不断引用他们,正是通过采取文学理论中称为自由间接风格的声音,那么你可以希望"理论化",但不是通过把你的声音和你的观点强加于你正在谈论的人。

(6)、凤凰选诗001期|我们称之为土地的是最近的星星

(7)、胡思旗《海门风港之一》水彩 76x56cm

(8)、侯思雨《日出》水彩 61x46cm 2019

(9)、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一王通

(10)、胡思旗《落日港湾》水彩 76x56cm 2019

(11)、换句话说,时间似乎在流动,亦即「当下」也在不断更新。在我们直觉的深处,未来是开放的,直到它成为现在,而过去已被固定住了。

(12)、梅洛-庞蒂由此强调,任何关于马克思主义及其实践的严肃讨论,都必须要在“人的关系”(humanrelations)的基础上来进行(Merleau-Ponty,1960:xv)。他承认,当时对于共产主义的理解确实与暴力有关,然而仅仅从这一理解出发,无助于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中更为广阔的内容和目标,也就是“在人与人之间建立人性的关系”(Merleau-Ponty,1960:xv)。这是梅洛-庞蒂回应科斯特勒的抨击时所秉持的态度。他提出,为了理解发生在苏联的事情,法国知识分子有必要反躬自省一下20世纪40年代发生在法国的事情,以便设身处地体会一下在具体情境下对革命暴力的理解。只有在理解了具体时代背景与处境的前提下,才有可能真正展开讨论。也就是说,要将行动者置于他所身处的具体历史、社会和政治现实之中来进行理解(Merleau-Ponty,1960:xvii)。

(13)、郑美妹《遗晖》水彩 50x60cm 2016

(14)、朗西埃最喜欢的这类格言之一是,当理论家(包括左翼理论家)构建的复杂大厦最终只能证明,被统治者之所以在那里(社会统治)是因为他们是什么(对某些社会或经济规则的无知),而他们之所以是什么是因为他们在哪里。那些复杂建筑的基础只是精英主义的粗俗同义词:被统治者被统治是因为他们无知;而他们无知是因为他们被统治。在我看来,朗西埃作品的这一面在今天仍然完全相关。今天许多进步的社会和政治哲学,批判理论,继续在这种假设的基础上进行,特别是由于偏见的心理学理论的吸引力。

(15)、当我们要无限精确地局限一个粒子的所在时,我们便同时失去有关粒子所携带的动量的所有讯息,因此经典时空,只是个有限度适用的概念,顶多在半经典状态下能够胜任而已。只是,抛却了四维几何后,理论也同时失去了时间——这时连我们的伟大导师与先行者如惠勒也错误地认为时间只是幻觉,因此喊出:「没有时空,没有时间,没有过去,没有未来」。

(16)、下一波攻击来自爱因斯坦,他摒弃了绝对同时性的概念。根据他的狭义相对论,事件是否同时发生与你跑多快有关。事件发生的舞台并非时间或空间,而是两者的合体。时空两位观察者若以不同速度移动,对一个事件在何时,何处发生,会有不同观点,但对其在时空里的位置则没有歧见时间与空间是次级的概念,如同爱因斯坦的大学老师,数学家闵考夫斯基(赫尔曼·闵可夫斯基)的名言:「这两者必将淡出成为幻影。」

(17)、当然,你阅读刚刚那句话的那一刻已经不再,这句才是当下。

(18)、p唯有画家有权无任何评估义务地注视全部事物。有人说,在画家面前,认识与行动的口号是无效的。

(19)、p既然绘画已经创造出了潜在的线条,它可以通过振动或辐射表现出某种没有移位的运动。

(20)、法国摄影家Étienne-JulesMarey(1830-1904)的代表作飞翔的醍醐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2、梅洛庞蒂哲学思想

(1)、p31去思考就是去尝试,去操作,去改造,唯一的条件是在实验控制之下:在这里只有一些高度“加工过的”现象才会起作用,我们的仪器产生这些现象而不是记录他们。

(2)、?胡塞尔的“主体间性”思想开启了当代哲学由独白向对话范式转换的先河,对话理论日渐得到了现代西方学界广泛的认同与阐释。循着这一脉络,在传统哲学中早已是“山穷水尽”的身心关系问题上,或许我们会另有一番意外的收获。 

(3)、按:梅洛庞蒂拒斥把视觉还原为触觉,但是却主张把触觉还原为视觉。

(4)、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方法是一种实用主义的方法,他着眼于被压迫的个人或群体试图对抗其压迫的背景,并关注他们试图实现的确切效果。由于他关注社会斗争的过程和背景,他也强调了特定的政治实验所遇到的僵局、失败和失望。但即使在这些失败中,我们也可以学到一个教训,即原则上没有人被排除在拥有话语权和对他们的统治提出异议之外。

(5)、从《行为的结构》及《知觉现象学》中对心理学的经验主义和理智主义及其所代表的因果思维的批评,再到对他人、反省等概念的现象学解读,最后到对社会科学的直接反思,梅洛-庞蒂的研究从身体领域逐步过渡到了社会历史领域,并从研究者的角度反思了社会科学对于事实之“观看”或者说理解。对于梅洛-庞蒂来说,这不仅仅是理解人的生存结构的基本思路,更是理解社会和历史的社会科学研究者必须要具备的视角。梅洛-庞蒂拒绝简单地依附种种传统二元对立之中的任何一方,而是坚持着清醒、审慎的态度,试图在理解命运之偶然性的基础之上,还原出一个人和人共存于其中的世界。这是梅洛-庞蒂从存在主义现象学的角度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正如马克思通过批判此前的唯物主义的缺点所主张的那样,对于人的理解,要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要“从主体方面去理解”(马克思,2012c:133)。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梅洛-庞蒂所理解的意义不在琐碎的经验材料和感性表象中,也不在绝对而封闭的主观精神世界和理性能力中,而在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的关联与表达中。这一现象学存在主义式的马克思主义,既非超越而存在的乌托邦,又非纯策略性的政治,而是历史与哲学真正的融合。这样一来,观念与事实的对立,主体和感性世界之间的界限以及片段的历史和超验的人性的二分都重新找到了弥合的可能性。通过对知觉的描述和对世界的发现,梅洛-庞蒂在存在主义的维度上“把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转入到了自然和历史世界的变迁中”(奥尼尔,2010:378)。这一变化意义重大,因为这意味着对政治和社会的理解从此都必须从生活世界开始,以避免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走向僵化与教条。最后,这一工作对我们理解法国社会学的发展,尤其是布迪厄(P.Bourdieu)等人的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6)、到了1915年年,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出现,狭义相对论也被推广到重力的领域,此时事情变得更糟。重力会扭曲时间,所以这里经过的一秒和那里经过的一秒可能不相同。能让时钟同步并持续保持同步,原则上也十分罕见。你无法将这个世界想像成是根据单一时间参数,滴答滴答地逐一开展出来。在极端的情况下,这个世界可能根本没办法被切割成一个个瞬间。如此一来,就不可能说一个事件比另一个事件发生得早或晚了。

(7)、所以,在梅洛-庞蒂看来,社会学的研究必须要基于如下现象学的发现才得以可能:“知识必须要基于这样一个无可指摘的事实:我们在处境中,并非像一种客体在客观空间中一样。对我们来说,我们的处境是源泉,于其中,我们才有了好奇、探索和兴趣;他们首先针对的是作为我们自身处境之变体的他者处境,然后是被他者的生活所照亮了的我们自己的生活(作为他者生活的变体)”(Merleau-Ponty,1964c:110)。在这一分析框架下,在社会学研究中,尤其是在质性研究中,个体的经验与作为整体的人的经验联系起来。而在梅洛-庞蒂看来,这既是作为科学的社会学的基本前提,也可以是其研究对象。“只有关于主体间性的哲学意识,才能够让我们理解科学知识”(Merleau-Ponty,1964c:110)。所以哲学与社会学并不应该相互隔绝,反而是互为一体、彼此不可或缺的。只有在这一前提下,不将社会理解为一种客体,而是“从我的处境开始,并且当我在我自己内部意识到这种社会即我(social-which-is-mine)的意识”(Merleau-Ponty,1964c:112),才是一种真正“面向社会事实本身”的社会学研究。

(8)、五十年来无数天才殚精竭虑地希望弥补惠勒-德威特方程的缺失,例如提出莫名其妙的三次量子化程序等,却无不铩羽放弃。

(9)、梅洛.庞蒂的“身体哲学”即是对现象学的继承,也是对现象学的极具独创性的解读和发展。梅洛庞蒂在其皇皇巨著《知觉现象学》的前言部分曾开宗明义地讲到,“现象学也是一种将本质重新放回存在,不认为人们仅根据‘人为性’就能理解人和世界的哲学。”(15)P虽是了了数语,但却彰显了梅洛庞蒂整个哲学旨趣,即通过对唯理性主义的批判,回归到前逻辑的“意义发生地”。在胡塞尔的现象学里,胡塞尔以“面向事物本身”为宗旨而把直观经验也即直觉的原则宣布为认识论的最高原则,而在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中,他将这一现象学的最根本原则可以说发挥得尤为彻底,将“先验自我”最终还原到了身体知觉上,还原到“先于任何判断的感觉事物自身的意义”上。因此,知觉以及作为一种前逻辑性知觉功能实现的身体理所应当的就成为了梅洛庞蒂哲学的阿基米德点。同时,梅洛庞蒂也赋予了“身体”全然不同的二重意蕴,依次是: “模棱两可”的身体。当胡塞尔和海德格尔对实证科学大加鞭挞的时候,梅洛.庞蒂却对实证科学保持了一种谨慎的保留态度。他在这部著作中运用了大量心理学和生理学的事实,例如“幻肢”、“疾病感缺失”等,证明肉体和心灵的不可分性,他讲“灵魂和身体的结合不是由两种外在的东西——一个是客体,另一个是主体——之间的一种随意决定来保证的。灵魂和身体的结合每时每刻在存在的运动中实现。”(15)P1梅洛.庞蒂的身体中的灵魂和肉体关系不是传统哲学中决定论式的,而是一种“模棱两可”的关系,犹如左右手相握而不分彼此的关系。而胡塞尔虽然已经意识到意识哲学的诸多困惑,但是由于其过多的受到了笛卡尔主义的牵绊,在认识论层面上苦苦挣扎,身体的构成最终还在仅在意识中进行。与胡塞尔在心灵和肉体关系问题上表现的无所适从不同,梅洛庞蒂以格式塔心理学为背景提出了“身体图式”的概念,从身体出发消解肉体和心灵的对立,“我在一种共有中拥有我的整个身体。我通过身体图式得知我的每一条肢体的位置,因为我的全部肢体都包含在身体图式中”(15)P1最具独创意义的是,梅洛.庞蒂的身体不再是一个静态的物品,不再是个现成化了的抽象对象。如果说,在以前哲学家眼中的“身体”无非是一幅西方静态素描的话,那么到梅洛庞蒂的“身体”则更像是一幅“寓动于静”、“朦朦胧胧”的中国写意画。“只有当我实现身体的功能,我是走向世界的身体,我才能理解有生命的身体的功能”(15)P10因此,“身体”是在与世界交往过程中的实现自身的,是意义的“纽结”,是“意义的发生场”。梅洛.庞蒂讲“挺身于世界”,世界的意义就在身体知觉的感知中不断的拓展、延伸,身体和世界联系的范围也不断扩大,最终成为一种休戚相关的关系,也就是梅洛.庞蒂的“世界之肉”。以“世界之肉”来隐喻身体,以此去更加如其自身那样地来显示野性的、蛮荒的生活世界。梅洛.庞蒂所强调的这种“模棱两可”性,或者是“含混性”总让我联想到了维特根斯坦的一句名言“我们想要行走:所以我们需要摩擦力。回到粗糙的地面上来吧!”,维特根斯坦甚至在其后其思想中直接用“语言游戏”和“家族相似”来表明语言的含混性。我想这并不是巧合,而是因为,西方的那种传统认识论实际上是一种“理想的认识论”,即“指一种与常识的认识理论相区别的非常识的认识理论,一种以追求绝对的逼真、严格的科学为宗旨的理论。”,如果这种认识论可以表述为纯粹的、有序的、透明的、平滑的等字词的话,那么梅洛.庞蒂和后期维特根斯坦同作为传统认识论的批判者,继而强调一种““模棱两可”、“模糊性”、“混杂性”就不足为奇了。 

(10)、怀疑虽不是艺术,但艺术少了怀疑免不了因循守旧,艺术之所以艺术全在于它不走老路子。

(11)、莫里斯的歌词中充满了对英国流行文化和近代史的引用,我花了几个小时来追踪它们,例如阅读奥斯卡-王尔德的戏剧或希拉格-德莱尼的《蜂蜜的味道》,以便在其中找到史密斯歌曲的踪迹。学习外国文化就像打开了通往充满感性承诺的土地的大门。在高中的最后几年,我经常去德国旅行,并爱上了那里的一些真正的居民,所以我对德语的爱的情感、幻觉的维度在那时简直是色情的。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我与哲学的第一次接触中。我童年的天堂在勃艮第南部的一个小镇上,我的母亲在那里出生,我所有的家族在母系方面世代居住在那里。

(12)、黄永生《大溪山庄》 纸本水彩 56x76cm 2018

(13)、故此,梅洛.庞蒂曾将“身体”视为是人所特有的与世界相关联、进入世界的入口。那么,也许我们也可以借此“入口”窥见中西方哲学的根本性差异,更重要的是寻找到一条中西哲学从隔阂对立走向理解融通的“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1)柏拉图.斐多(M).杨绛,译.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2)汪民安,陈永国.后身体文化、权力和生命政治学(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 (3)张再林.理想的认识论和日常的认识论(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7(7):19- (4)笛卡尔.第一沉思录(M).庞景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5)理查德•泰勒.形而上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 (6)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M).荣震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 (8)尼采.权力意志--重诂一切价值的尝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 (9)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M).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三联出版社,2003: (10)冯俊.后现代主义哲学演讲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 (11)张再林.后现代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J).人文杂志,2002,(2):17- (12)倪梁康.现象学概念通释(M).北京:三联出版社,19 (13)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 (14)张祥龙.朝向事情本身--现象学导论七讲(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 (15)莫里斯•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M).姜志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 (16)张再林.作为"身体哲学"的中国古代哲学(J).人文杂志,2005,(2):28- (17)唐力权.蕴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 (18)庞学铨.身体性理论:新现象学解决心身关系的新尝试(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6):7- 

(14)、显然,对朗西埃来说,最有趣的想法是关于平等。当你进行这样的验证时,理想与现实、象征与物质之间的界限就会消解,思想具有直接的物质效果,需要材料,特别是物质的身体来实现,这意味着它们也依赖于物质性。这就是我所说的感性分配的本体论层面的意思。《短途旅行》中提到的所有人物,无论他们是著名作家还是无名氏,在进行他们的身体和社会旅行时,都实质性地证明了感性的现有分配总是可以被挑战的,哪怕只是以微小的方式。当他们为自己验证了这种可能性,当理论家(朗西埃)自己通过叙述他们的旅行来验证这种可能性时,我们基本上发现,一种彻底的改变在原则上总是可能的。特别是,没有一个人注定只能活在他们的社会命运中。所有这些人的旅行也都是在他们自己内部进行的,改变了他们自己。

(15)、接下来的论证,真是古今中外,引经据典,真正体现了评论员的水平,让我叹为观止。从《诗经》的窈窕淑女的窈窕到孔子的射艺修身,到曾子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将中国古典的身体观分析了个透。第一次这么系统的听说中国古典身体观。其中还有几个词句我竟然看不懂且不会读。让你们也试试:睟面盎背,知道第一个字怎么读吗?知道这词什么意思吗?还有啊,曾子的话“启予手”“启予足”什么意思?到这里我开始佩服评论员的古典文学功底了,南方周末评论员的果然有两把刷子。

(16)、朗西埃的方法走的是一条非常狭窄的道路,为了回答你的问题的最后部分,这条道路很难被持续地遵循。在这条狭窄道路的一边,有现在公认的精英主义的危险,它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很多社会和政治理论,包括一些最有影响力的左派思想家的理论,都依赖于假设,或导致政治后果,而这些假设事实上重新确认,甚至以某种形式巩固了不平等。这种表演性的矛盾,根据有关作者的不同,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形式,但总是从理论家阐述他们的主张的水平和他们声称要帮助他们尝试解放的人的经验水平之间无一例外地构成差距开始的。

(17)、19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的无产阶级作家,当他们试图推翻将他们判为哑巴和压迫性工作和社会层面的原始经验的社会判决时,进行了合乎逻辑的暴动,特别是当他们使用他们的资产阶级压迫者的体裁和话语形式时。女权主义作家和革命家OlympedeGouges进行了一次逻辑上的,她的暴动运用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新宪法中的这个词,要求给予妇女选举权。"逻辑暴动"也意味着暴动/造反是合乎逻辑的,人们的造反总是正确的,正如萨特所说。萨特是对年轻的朗西埃的第一个巨大影响,他们实际上是70年代中期的一个集体的一部分,当时老萨特正在支持无产阶级左派。

(18)、(觉醒原创系列)将会从下周开始推送:揭秘远古文明第二季,请期待。

(19)、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在梅洛-庞蒂看来,萨特所理解的社会和马克思主义都是既没有历史(梅洛-庞蒂,2009:110)、也没有社会性他人的孤独者的社会和马克思主义(梅洛-庞蒂,2009:112)。所以他认为,萨特的共产主义观念“是对辩证法和历史哲学的抛弃”(梅洛-庞蒂,2009:114)。与萨特不同,梅洛-庞蒂将处境的共在理解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发生之处:“辩证法不像萨特所说的那样表现为一种目的性……而是一个经验场——每一要素在这里都向其他的要素敞开——的整体的、原初的融合……这是一种并不构造整体,而是已经处在整体中的思想”(梅洛-庞蒂,2009:238)。

(20)、画家们往往面对镜子出神,因为借助这一“机械技巧”以及借助透视技巧,他们认识到的是,看着与可见者的变形,这种变形是对我们的肉的界定,是对他们的天职的界定。

3、梅洛庞蒂名言只存在两个词

(1)、夏天的时候,我会在那里度过漫长的几个星期,钓鱼和阅读我叔叔不拘一格的藏书。我妈妈的双胞胎兄弟是我上面描述的社会学轨迹的典型。他们的父亲是个木匠,总是听从一些老板的命令。我的祖母是一个农民,世代为仆人和农民佃户。尽管他们的社会地位卑微,但他们两人,特别是我的祖父,都有很强的求知欲,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儿子能进入小学师范学校并成为一名教师,并不令人惊讶。由于他贪婪的求知欲和百科全书式的知识,这位叔叔对我来说就像钥匙的守护者。我花了几个小时在我祖父的工作室的阁楼上阅读他收集的书籍,涵盖了所有可能的科学和人文领域。

(2)、首先南方周末的评论员从应试教育扭曲学校和家长的行为入手,认为体育得不到重视是应试教育的问题导向。接着又认为这种现行逻辑是可以打破的。比如:让孩子玩,可以活跃心智等,压缩孩子的玩耍时间,对孩子成长不利……读到这里,我还是认为行文还是挺俗套的,南方周末的评论员也没逃出我设定的圈子。

(3)、在美苏冷战这一背景之下,梅洛-庞蒂的思想所呈现出来的面貌就更为复杂了。在梅洛-庞蒂看来,《正午的黑暗》这部小说在法国引发的轰动正是当时法国知识界缺少实质综合思考力的表现。奥尼尔在为《人道主义与恐怖》一书英文版所作的序言里指出,在这部作品中,梅洛-庞蒂致力于“对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性解读”(Merleau-Ponty,1960:xi),而我们需要在法国当时具体的语境下来理解这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性与历史性的解读。奥尼尔认为,梅洛-庞蒂在《人道主义与恐怖》一书中并不仅仅是要讨论“革命与责任之间命运式的关系”,而是基于其一以贯之的知觉理论,发展出了一套关于政治行动、真理和责任之间关系的理论(奥尼尔,2010:355)。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我们才能理解这部著作。

(4)、视觉的开裂所看到的依然是可见的表面,不可见对于视觉而言就是不在场

(5)、乔雁《厦门八市》水彩 56x76cm 2019

(6)、有些物理学家认为时间其实不存在,有些人则认为应该让时间升级而非降级。在这两种观点之间,还有一个有趣的想法:时间存在,但并非是我们察觉到的时间,而是由一个静态的世界浮现出来的。

(7)、魏耀姜《沉浮》水彩 76x54cm 2019

(8)、也就是说,我们倾向于认为时间在流动,是因为忘了将我们自己以及我们与世界的连结放进图像。梅洛庞蒂说的是我们对时间的主观经验,但到目前为止,还没人猜想客观的时间本身可能可以用那些连结来解释。可能只有把世界拆解成许多子系统,然后查看其间的连结时,时间才会存在。在这个图像里,物理时间的浮现,是因为我们认为自己和所有其他的事物有所区隔。

(9)、梅洛-庞蒂之所以重视韦伯,首先是因为韦伯的工作正是寻求上述这种综合的尝试。更为重要的是,韦伯的工作向梅洛-庞蒂表明了“在何种条件下一种历史辩证法是严肃的”(梅洛-庞蒂,2009:27)。梅洛-庞蒂认为,韦伯对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亲和力的研究合理地理解了历史与作为一种实践的自身认知之间的关系。韦伯的社会学研究向梅洛-庞蒂清晰地指出了这样一种思考:“它不是一种没有摆脱认知与现实之循环的历史小说,而是对这个循环的沉思”(梅洛-庞蒂,2009:27)。对于梅洛-庞蒂而言,这种对待历史知识的态度是一种沉思的恰当起点。韦伯并不承认存在着某种独立于主体与历史的知识。社会学家的“目光”和其所看到的问题与知识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梅洛-庞蒂,2009:2)。实践不同于认识。如果说针对历史实在的无限性,认识“通过增加视点,通过各种临时的、开放的、机动的,即有条件的结论来回应它”,那么实践“则通过各种绝对的、偏执的、无法辩解的决定来回应它”(梅洛-庞蒂,2009:3)。梅洛-庞蒂认为,韦伯为我们克服认识和实践的二元论提供了一种严肃途径。韦伯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例如理想类型的理论,实际上表明了一种梅洛-庞蒂尤为赞赏的立场。就历史性的和社会性的研究而言,这种立场认为:“问题不在于与已经经历过的事情相符合,而在于破译所做过的事情的整体意义”(梅洛-庞蒂,2009:3)。为了理解一个行动,需要构造起视域,而这视域“不仅是行动者的视角,而且还有‘客观的’背景”(梅洛-庞蒂,2009:3)。韦伯尤其清楚研究者自身与其所身处历史和所沉思、所研究、所叙述的历史之间的关系:“认识和行动是一个单一实存的两极。我们与历史的关系因此不仅仅是一种知性关系,一种旁观者与场景的关系。如果我们与过去无关,我们就不可能成为旁观者;行动如果不对整个过去的事业做出结论,为整个历史剧展示最后一幕,它就是无关紧要的。历史是一个奇怪的客体:一个属于我们自身的客体;我们不可替代的生命,我们的原始的自由在如今已经消失的另一种自由中已经被预示、被牵连、被上演过了”(梅洛-庞蒂,2009:4)。

(10)、首先要让读者们来趟揭开时间谜样面纱的历史旅程。历史的进程,潮起潮落,冥昭瞢暗,知性的幽光始终不断。但希望在这趟特别旅程的终点,读者们都能卸下时间面纱直探宇宙真理,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在了解当前的处境后找到再出发的据点。

(11)、当爱因斯坦尝试发展狭义相对论时,更发现我们的经验感知是如此不可靠——在狭义相对论中时间完全失去客观性,连我们习以为常的同时性的概念,都端视于我们当下的运动状态而定,毫无直觉的客观性可言。

(12)、差不多是广义相对论发现后半个世纪的1958年,向来以话语鲜少而著称的量子力学奠基者之一的狄拉克(Dirac),在他那篇向英国皇家学会提出的论文中,曾于检验了广义相对论的正则哈密顿量(Hamiltonian)后,一而再地(一次在摘要、四次在结论)强调:「四维时空对称」不是物理世界的基本对称。简单来说就是时间在物理上不可能等同空间,所以世界并不拥有如广义相对论所宣称的绝对四维协变对称。

(13)、不要自以为朋友多是福气,福气如果得自朋友,那么自己算什么?

(14)、有礼貌不一定总是智慧的标志,可是不礼貌总使人怀疑愚蠢。

(15)、MariaKronfeldner, What’sLeftofHumanNature 

(16)、19世纪末,20世纪初,攻击来了。第一波是奥地利物理学家玻尔兹曼的研究,他推论,由于牛顿定律在时间里往前或往后都同样可行,所以时间并没有内建方向。

(17)、A:朗西埃经常讲述他的知识和政治旅程。特别是10年前出版的一本长篇访谈录《平等的方法》,给出了很多关于它的迷人的细节。对于68年5月真正意义上的一般背景,我推荐克里斯汀-罗斯出色的《68年5月及其后遗症》。这位美国历史学家展示了事件的激进程度,确实有一段话讨论了朗西埃的日记项目《逻辑暴动》。罗斯的书有助于理解朗西埃在他的著作中试图追求的精神,在那个革命的春天之后的几年里,他在参与极左翼激进主义的核心之后试图保持的火焰。

(18)、跟事件的顺序一样,时间持续的长短也是与观察者无关的。如果爱丽丝与鲍伯三点钟离开学校,各走各的,然后六点回到家碰面,那么爱丽丝所经历的时间会等于鲍伯所经历的时间。

(19)、邱玉铭《孕春》水彩 46x61cm 2019

(20)、塞尚对自我抱着同样的怀疑态度,最典型的是他对自己的革新以为是自己视觉障碍,怀疑自己的才华,周围人也对他的作品表示怀疑,这就造成一种无形的窘迫感。而他力争冲出这样的窘迫状态,母亲去世那天下午他在作画,1870年当宪兵把他当作逃兵役者追查他时,他在艾斯达克写生作画,怀疑变成一个激励,爱画画成为一个信仰。基于这样的怀疑,他对自然的怀疑变成一个无止境的追问,他说“我所理解的视觉效果是一种合乎逻辑的视觉,不带有任何荒唐无稽的东西”,“艺术是一种个人化的统觉”。逻辑与统觉是走进塞尚作品的关键词,逻辑是什么,逻辑首先不是自然秩序,逻辑是画家质疑自己感受自然能力的结果,所有从自然那里来的感觉要符合画家的作画意识,作画意识形成了塞尚的语言逻辑。

4、梅洛庞蒂的身体哲学

(1)、由此出发,梅洛-庞蒂认为,胡塞尔关于“本质”(essences)的理解乃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不能由此而中止我们关于世界知觉的考察(Merleau-Ponty,1962:xiv)。我们在世界之中的生存往往由于与世界的纠缠过于紧密而无法被认识到,所以我们总需要某种理念场域(fieldofideality)来帮助我们“熟悉和克服其实在性(facticity)”(Merleau-Ponty,1962:xiv)。梅洛-庞蒂所理解的作为手段的本质还原的意思就是去理解经验是如何被表达出来的。梅洛-庞蒂在此用了一个非常有名的比喻:“就好像渔夫的渔网从大海深处打出鲜活的鱼儿和海藻一样,胡塞尔的本质必然会带来关于经验的所有那些活生生的关系”(Merleau-Ponty,1962:xiv)。沿着此种方向,梅洛-庞蒂决意要将他所理解的事物本身——世界——展示出来。也就是说,他试图要去“寻求作为一种对我们存在的事实而存在的、在任何主题化之前的世界”(Merleau-Ponty,1962:xv)。从胡塞尔现象学还原的初衷来说,梅洛-庞蒂对于知觉的分析可谓“离经叛道”,但是他认为自己在精神上是胡塞尔真正的追随者,因为他同样要求“必须对真实进行描述”(Merleau-Ponty,1962:x)。只不过梅洛-庞蒂希望由此出发去探索“知觉的世界”亦即处境,将世界同时理解为部分的给定、部分的构成、暧昧含混性以及它们的综合。正如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文中对于“人”的考察是从他所处的关系中去考察的那样,梅洛-庞蒂在《知觉现象学》中所提出的“存在于世界之中”并非彻底否定传统的“我思”,而是如上所示,将主体性理解为同时在世界中的我思。这就是说,“世界完全在我之中而我完全外在于我自己”(Merleau-Ponty,1962:407)。主体与世界不可分割。所以在论及对人的理解时,梅洛-庞蒂尤为强调人的关系,甚至在《知觉现象学》中引用圣埃克苏佩里(AntoinedeSaint-Exupéry)的《作战飞行员》一书中的句子来结尾:“人不过是一种关系的纽带,只有这一点对他来说才是重要的”(Merleau-Ponty,1962:456)。在这一方面特别能看出梅洛-庞蒂的思想与马克思早期思想的亲和力。从人与劳动的关系、人与劳动的产品的关系以及从“生产活动”本身来理解人的存在,而非仅仅将人理解为一种独立存在的主体性,是马克思早期思想的典型特征(马克思,2012a:53)。梅洛-庞蒂在这方面与马克思的亲和力是后来他接受和进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条件。

(2)、p如此把握事物,最好是把光线设想成一种通过接触的作用,就像事物对盲人手杖的作用一样。笛卡尔说,盲人们“用手来看”。笛卡尔的视觉模式乃是触觉。

(3)、/柴中建/塞尚/眼与心/梅洛庞蒂/笛卡尔/视觉/哲学

(4)、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莫里斯·梅洛-庞蒂)曾说,时间本身其实没有在流动。它看起来在流动,是因为我们「偷偷在河里放了一个目击者」。

(5)、Q:德国观念论--尤其是黑格尔--似乎在你的大部分思维中都有体现。为什么你觉得黑格尔对你的当代批判理论的方法如此重要,他的肉体概念是如何起作用的--你会认为作为一个观念论者,有一个完全的精神Geist在做所有的重活,可以说,肉体是马克思要做的更多的观点,而不是黑格尔?发生了什么事?

(6)、按:梅洛庞蒂想要获得认识的切身性,他认为笛卡尔以触觉的无距离性、切身性作为理解视觉的方式,笛卡尔拒斥中介性的“镜子”,因为他拒斥“变形”。笛卡尔仍然是借助“人工器官”对“形象”的追求,这个形象的特征是“相似”。梅洛庞蒂认为这种相似恰恰没有真正地看到事物。

(7)、人只有在这个世界上,并只有在这个世界上,才知道自己是谁。--莫里斯·梅洛-庞蒂世界的表象是男性的杰作,男性从自身的多脏工来描述这个世界。--西蒙娜·德·波伏娃自由的基本感觉就是解脱枷锁。--以赛亚·柏林为长远考虑是对大自然的忠诚。--队员伦·奈斯没有任何意义的生活将会更好。--阿贝尔·加缪向高处努力的想法是足够充斥男性的心灵。--阿贝尔·加缪

(8)、原本是准备在1949年爱因斯坦的70岁生日上献给爱因斯坦的生日礼物,反讽的是反而在广义相对论中有关时间的问题上捅出大篓子。在这绝对严格符合广义相对论方程的哥德尔转动的宇宙中,吾人可以从p点出发一路旅行到q点去,奇怪的是,q点在时间上竟然是p点的过去——如果能回到过去,那过去就没有「过去」,那时间定必是幻觉而已!

(9)、广义相对论的踪影无处不在,然而,在有关时间的概念及其本质的问题上,广义相对论不单没有产生厘清定廓的作用,反而招来更多充满矛盾的谬思;尤其是在量子化重力的问题上,「时间从何而来?」、「其性质又是什么?」文献上的描述大都神秘难明,甚至到了不知所云的地步。

(10)、德威特因而革命性地提出「时间」必须「内蕴」地由理论中的场变量来决定。

(11)、你伤害过的人,也许早已忘了,可是被你伤害的那个人永永不会忘记你,他决不会记住你的优点。

(12)、「时间乃浮现的性质」,这种想法有可能和一个世纪前的相对论或量子力学同样具有革命性。爱因斯坦曾说,他在构思相对论时,最关键的进展来自于他对时间的重新理解。

(13)、但是埃利亚(Elea)的芝诺(Zeno,490-430BC)却辩称「飞行中的箭矢是没在运动的」,所以时间只是人类观感的幻觉。「时间是什么」仍然是直观具体却又抽象难以掌握的概念。

(14)、    实际上,正如梅洛庞蒂所说,“如果笛卡尔想到过消除视觉之谜的话,那他就不是笛卡尔了。” 这种揶揄,不仅仅基于梅洛庞蒂根据绘画现代发展,特别是塞尚的创作,对于笛卡尔视觉哲学的有效批判,更多是是对绘画可能性的自信——也只有在绘画中,身体和会如此统并只有通过这种统文艺复兴以来的艺术史才具有创造性的意义,因为作为绘画方式的“象征形式”纵然避开了笛卡尔所说的事物本身,但历史上从没有任何一种透视法,任何一种风格,任何一种“象征形式”能永远“刺激我们的思想去寻找事物的真实形式”。我们和19世纪塞纳河畔的观众并不处于同一个“象征场”。而推陈出新的艺术模式,从不断演变的透视法,到今天的“交互艺术”,只是在借由艺术这一特殊语境,鼓励艺术家自由地产生对于深度的体验,对于维度的“玩味”。对于视觉的秘密来说,艺术提供了不是钥匙本身,而是开锁的新颖方式。

(15)、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16)、梅洛-庞蒂对语言(或言语)的理解是从现象学角度出发的。现象学注重直观、体验、生命。

(17)、回归“身体间性”:作为一种“身心合一”的哲学 

(18)、p54梅洛庞蒂:相似是知觉的结果,而不是它的动力。

(19)、如果说整个西方传统哲学发展史对于“肉体”而言犹如一场漫漫黑夜的话,那么这场黑夜的序幕则是从柏拉图那里开始的。 

(20)、按:所谓“我被包纳在空间中”不过就是触觉体验,但是梅洛庞蒂现在视觉的立场上拒斥触觉。

5、梅洛庞帝

(1)、p67我不是按照空间的外部形状来看空间的,我在他里面经验到它,我被包纳在空间中。

(2)、包括超弦理论,因果三角理论,非交换几何等在内的许多流派,都想调和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他们大致分为两群:认为量子力学提供的基础较为稳固的人(例如超弦学者),是以纯正的时间概念出发;另一些人认为广义相对论是较好的出发点,所以理论里时间的地位被降级,也较愿意接受真实的宇宙中并没有时间。

(3)、王红英《停泊》水彩 60x50cm 2019

(4)、Merleau-Ponty, LecturesonNature 

(5)、1967年在西雅图大学召开的巴特尔国际会议,目的在于希望透过数学及物理上最尖端课题的连串研习,激荡与会者的脑力、促成对话与思辨。在上一个世纪的60年代,这是学术界希望透过群策群力的合作来完成有关广义相对论的真理拼图的重要舞台。

(6)、梅洛-庞蒂对于此种马克思主义的理解首先从反对两种历史观或政治观出发:他既反对根据某种构想出来的“完美”原则讨论政治和理解历史的方式,因为这种方式是不真实的——当然也是不严格的(梅洛-庞蒂,2009:1),也同样反对阿兰(Alain)所主张的与“理性的政治”(politiquedelaraison)相对的“知性的政治”(politiquedel’entendement)。梅洛-庞蒂依然从整体的意义上来理解政治,他认为,“政治从来都不是意识与逐个发生的事件的面对面,它从来都不是一种历史哲学的简单运用,它也从来不是直接地考虑全体。它始终针对的是一些局部的整体(desensemblesparties),一个时间周期,一组问题。它不是纯粹的道德。它不是一部已经写就的普遍历史的某一章节。它是一种被创造出来的行动”(梅洛-庞蒂,2009:2)。

(7)、p绘画——艺术,尤其是绘画从“行动主义不愿有任何了解”的这一原始意义层次中汲取养料。

(8)、杨晓薇《往昔》水彩 38x57cm 2019

(9)、远早的古希腊时期,艾菲索斯(Ephesus)的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535-475BC)已谓叹着「无人曾涉足过同一条河流两次」,因此「万物皆流动」,时间也是如此。

(10)、胡思旗《海门风港之二》水彩 76x56cm

(11)、在文章的最后一节,我们特别关注商业的例子,最好的例子是社交媒体参与的注意力经济,以及政治的例子,即2010年代初的"阿拉伯之春"是如何从政治社区中产生的,这些社区最初是通过"策划"激发这些地区的人们的图像,无论是警察暴行还是成功的群众集会。本雅明的丰富模型将使我们能够提出一个原创的和有用的模型来思考今天的艺术和政治。

(12)、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的科学体系,它包含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割裂的,它们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13)、林再福《三伏》水彩 56x76cm 2019

(14)、然后,迈克绘制了本雅明在分析过程中在这些因素之间建立的许多功能关系,注意到一个因素何时影响到另一个因素,例如,如果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可用的技术手段使特定的媒体比其他媒体更突出,例如当相机和电影出现时,摄影和电影。迈克从这些结构性联系中注意到了非常有趣的事情:这十二个维度中的一个,即艺术的社会功能,直接受到五个特定维度的影响,而这五个维度又是相互紧密联系的,但与其余维度的联系更为松散。这五个维度是:特定时期的主流艺术形式,艺术的价值形式(在艺术消费中"交换"的具体价值),观众,审美态度,以及艺术作品所培养的感知模式或综合体。

(15)、A:我不认为朗西埃会称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了。事实上,仔细研究他与马克思之间不断变化的关系,将为描绘法国极左派的演变提供一个很好的线索,特别是在68年5月之前的几年,当时已经有很多政治异议,反对美帝国主义和法国殖民主义,直到革命之后的六七年,在激进主义开始迅速消退之前,有几年时间震撼了法国社会、文化和政治生活的核心。在那十年中,朗西埃在理论和政治方面都处于行动的中心。

(16)、我刚提到的思路,评论员果然一开始也提到了(我该说什么好呢,是我竟然有评论员的水平,还是评论员竟然和我一个水平?)不过人家压缩成一段。人家重心根本没在这里。当然了,如果评论员文章用我都能想到的逻辑行文,那这报纸也太没水平了。所以,大报社就是不一样,要写出能体现水平的文章才行。

(17)、历史即他人,是我们与他人所建立的相互关联。

(18)、 如果说,胡塞尔在“身体性”问题的表达上显得隐讳闪躲,那么在其后的另一位现象学大师梅洛.庞蒂那里总算可以名正言顺了。“有人说梅洛.庞蒂是胡塞尔最好的解释者,又的人说他实际上是完全另搞了一套。”(14)P2在我看来,梅洛.庞蒂与其说是胡塞尔现象学的传薪者,不如说他是胡塞尔现象学的拯救者。正如黑尔德(K.Held)所说的那样,“我们”的世界的建立攸关胡塞尔现象学存亡生死,唯有认真解决这一课题,才能“阻止现象学的失败”,否则的话,“现象学就始终悬浮在云里雾里”。梅洛.庞蒂正是通过他的“身体”现象学,将现象学运动从“云端”拉近到“地面”。 

(19)、虽然这种想法很自然,我们却无法在科学里找到相应的语言。物理的方程式无法表明哪些事件正在发生,就像一幅没有标记「你在此处」的地图。方程式中没有「现在」,因此也没有时间流。除此之外,我们可以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得知,不只是单一的现在不存在,事实上每一刻都同样真实,未来并不比过去开放。

(20)、——Merleau-Ponty(1964b:25)

(1)、在塞尚之前的绘画现象,基本上是顺着审美这条路线发展过来,其中有不少表现各个历史阶段的大题材,包括宗教事件、历史画卷,语言形式审美取向都没离开那个感性的自然对象,所有作品围绕着自然创作,所有画家朝向那个自然的感性存在,那个自然对象成了写实绘画最后的皈依。不能说写实作品缺乏画家作画意识,只是到了塞尚这里,那个作画意识不再是顺着自然对象,那个意识开始出现怀疑式反思。那么,塞尚怀疑什么,翻译在注释里列出三个怀疑都蒙上一层哲学的抽象色彩,提问方式已不是绘画的审美范围。依一个画家的理解,我认为塞尚第一怀疑自然,第二怀疑自己,第三怀疑那种一脉相承的语言审美模式。

(2)、学会简单的方式生活,不要让复杂的思想破坏生活的甜美。

(3)、时间流动时,这种“过去固定、现在发生、未来开放”的结构不断在时间中前进。这种结构深植于我们的语言、思考和行为中,我们的一生该怎么过正悬于此。

(4)、20世纪70年代末我在法国上高中时,那些获得好成绩的孩子会学习德语,因为它应该比英语和罗曼语更难学。当时还有一项国家政策,试图通过语言和文化交流将他们的年轻人聚集在一起,以加强与这个在不到一个世纪内成功入侵法国的国家的联系。我立刻就爱上了德语语法和德语,但我很肯定在那个阶段我会爱上任何语言。几年后,我学会了英语,并通过听后朋克音乐进入了英国文化。

(5)、现代哲学里的哲学家名言:逻辑是哲学的最后一个科学成分。--鲁道夫·卡尔纳普在逻辑里,没有道德。--鲁道夫·卡尔纳普了解一个人的唯一方式是绝望地爱他(她)。--沃尔特·本杰明目前生活的构成更多是基于事实,而非观念。--沃尔特·本杰明“这就是”不可能是正确的。--赫伯特·马尔库塞

(6)、有一天,我偶然发现了一堆哲学书,分析哲学的经典之作。我读了几本罗素的书的第一页,但立即吸引我的是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的第一页。我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从头到尾读完了这本书,对所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但又不能放弃,因为我可以感觉到有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一致的东西在我眼前展开,它直指事物的本质。种子已经种下了。哲学是终极意义上的星丛,由更小的土地组成,这些土地非常复杂,内部一致,有自己的语言,你必须学习,与其他类似的国家对话,构成了跨时代的丰富历史。而那个感觉星丛的所有土地没有其他目的,只是为了弄清事情的真相,试图了解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

(7)、这个模式使我们立刻摆脱了有距离的作用,摆脱了造成全部视觉困难(及其全部功效)的那个无所不在者。

(8)、p如果我们可以把这些幽灵驱逐出去,可以把它们当做是处于一个毫无疑义的世界之边缘的幻觉或无对象知觉,一切在我们的哲学中该是多么透明啊!

(9)、p由于万物和我的身体是由相同的材料做成的,身体的视觉就必定以某种方式在万物中形成,或者事物的公开可见性就必定在身体中产生一种秘密的可见性。

(10)、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蒙娜·德·波伏娃

(11)、按:视觉的优点是开放性,只要能看见的都是敞开的。

(12)、杨晓光《人体2019》水彩 56x76cm 2019

(13)、历史“只有通过各种不对称、残存、消散和退步才能显露出来”,是不完善的,意识的功能在于使它完善(梅洛-庞蒂,2009:41)。历史与意识通过辩证法而联系在了一起。这是卢卡奇意识形态理论的意义。对于卢卡奇来说,“把主观性融入历史又不将它当作一种副现象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精髓、它的文化价值,最后,还有与之密切关联的它的革命意义”(梅洛-庞蒂,2009:41)。

(14)、如果我们将一个电子送进一个装置,让它向上或向下偏折,量子力学无法确切告诉我们它会怎么偏折,只能预测发生机率。例如,电子向上偏折的机率是25%,向下偏折的机率是75%。具有相同量子态的两个系统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实验。结果是跟机率有关的。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