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精品文案 >

精选82句沈从文摘抄及感悟(沈从文摘抄散文1000字左右)

沈从文摘抄

1、长河沈从文摘抄

(1)、所以,在他们婚后,面临柴米油盐的琐碎之后,种种矛盾不可避免。

(2)、18  雨后放晴的天气,日头炙到人肩上背上已有了点儿力量。

(3)、他特别爱喝酒,喝起酒来,从不会一口一口抿,而是痛饮,一喝一大口。

(4)、闲的坏处我们很容易想到,比如想入非非,没事找事,精神空虚。闲过头了,甚至会变得很累。

(5)、19 他们生活虽那么同一般社会疏远,但是眼泪与欢乐,在一种爱憎得失间,揉进了这些人生活里时,也便同另外一片土地另外一些年轻生命相似,全个身心为那点爱憎所浸透,见寒作热,忘了一切。若有多少不同处,不过是这些人更真切一点,也更近于糊涂一点罢了。

(6)、天地悠悠过客匆匆潮起又潮落,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在……珍惜吧!诚如书中最后一段写到的“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7)、13 不用什么心事,心事在人生活中,也就留不住了。

(8)、结账时,共花去一块七毛多钱。郁达夫拿出五块钱付了账,将找回的三块多钱全塞给了沈从文。

(9)、你是上帝展示在我失明的眼睛前的音乐、天穹、宫殿、江河、天使、深沉的玫瑰,隐秘而没有穷期。

(10)、胡适看得很明白,强扭的瓜不甜,此时的张兆和对沈从文并没有爱情,更不懂沈从文的深情。如果沈从文苦苦追求,那就是“用错情了”。

(11)、爱情有如佛家的禅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就是错。

(12)、   我行步迟钝,不能同它们一起遍山遍野去找你但凡是山上有月色流注到的地方我都到了,不见你的踪迹。

(13)、1969年,沈从文即将被下放,临行前,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封皱巴巴的信,哭着对二姐允和说:“这是三姐给我的第一封信……”60多岁的人,哭得像个孩子一样。

(14)、沈从文先生常说“美丽总使人忧愁”。《边城》里的翠翠是美丽的,她单纯善良、不谙世事,对老船夫的感情真挚而感人,对傩送二老的感情朦胧却执着,可就是这样一个美丽的少女却始终不知道也没人告诉她,她应该要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样的幸福,最终只能在一片凄苦之中,孤独的守着祖父的渡船,等着不知归期的爱人。老船夫是也善良的,他五十年如一日的守着一条渡船,不知把多少来来往往的人渡过了小溪,“他从不思索自己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他深爱着翠翠,他唯一的亲人便只是那个女孩,他总是在为孙女将来的生活而担忧,最后却还是在失望和遗憾中死去,就连撑了一辈子的渡船也被涨起的大水冲走了,这是何等的悲凉啊。天保和傩送也都是好男人,两人同时爱上了翠翠,却因为兄弟之情而相约采用了美丽浪漫的“走马路”的为爱人唱情歌“竞争”方式,做哥哥的走车路占了先,无论如何也不肯先开腔唱歌,一定得让弟弟先唱,明知不是弟弟的对手之后就主动离去,在心灰意冷葬身河水之中,也不知是为了心中美丽而死,还是因为心中的忧愁而死。傩送二老爱着翠翠,宁可不要碾坊,却因为一连串的误会,最终又因天保的意外死去而将爱意深深埋在心中,却又难以割舍,最终只能带着深深的自责,选择远行,把遥远的期望留给了翠翠。傩送几年前与翠翠的偶遇是美丽的,心中萌生的爱意也是美丽的,却因为彼此的误会交织着家庭的压力,而最终酿成了令人失望的悲剧。

(15)、9)“怎么这人哪,不将我泪珠穿起?”你必不会这样来怪我,我实在没有这种本领。我头发白得太多了,纵使我能,也找不到穿它的东西!

(16)、他还好吃,简直吃尽四方。从家乡高邮的鸭蛋到北京的豆汁儿,湖南的腊肉,江南的马兰头、朔方的手把肉,还是故乡的野菜、他乡的菜肴,所有的东西,经他写出来,就算刚吃过算,我都超想吃。

(17)、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沈从文《雨后》

(18)、(3) 他那言语比喻丰富处,真像是大河流水,永无穷尽。

(19)、汪曾祺还参与过样板戏《沙家浜》的改写,那句阿庆嫂著名的唱腔“时过沧桑,人走茶凉”就出自汪曾祺之手。

(20)、患着疟疾呢,还是考上了当时最好的大学——西南联大的文学系,投入最喜欢的老师沈从文名下。到了大学,也是风云人物,各种老师宠着、赏识着。

2、沈从文摘抄及感悟

(1)、在有些方面来讲,浪子和孤儿岂非很相似?都是风中的落叶,水中的浮萍,既不知来处,也不知归向何方?他们都只是人生中的过客而已。是过客,不是归人。归人似箭,过客飘浮。那答答的马蹄声。是个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过客。一个寂寞的少妇独坐在风铃下,等待着她所思念的远人归来,她的心境多么凄凉多么寂寞。这种情况下,每一种声音都会带给她无穷的幻想和希望,让她觉得归人已归,思念已终,寂寞远离。等到她的希望和幻想破灭时,虽然会觉得哀伤痛苦,但那一阵短短的希望毕竟还是美丽的。所以诗人才会说:“这是个美丽的错误。”如果等到希望都没有的时候,那才是真正的悲哀。在某些方面来说,倚窗盼归人的少妇,和飘泊的浪子岂非也很想像?

(2)、“纯电影”让电影走开,其实就是不承诺寓意,拒绝语法的编码,抵抗象征锁链的吞噬,到现象为止,只为现象所倾心,对此,朱天文有所总结:“一切的开始从具象来,一切的尽头亦还原始具象。”(朱天文《〈悲情城市〉十三问》,见《最好的时光:侯孝贤电影记录》,山东画报出版社2013年版,第277页。)这样一来,侯孝贤就会像沈从文一样,视理论为仇寇。在香港浸会大学的一场讲座中,他开宗明义:“拍电影,无关理论。”(侯孝贤《我的电影美学信念》,见《恋恋风尘:侯孝贤谈电影》,第73页。)他还说:“我没有去想这符号上的问题,或是象征的意义,我不来这一套。”(《煮海时光:侯孝贤的光影记忆》,白睿文编访,朱天文校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148页。)难怪他为《大红灯笼高高挂》做监制,只去过一次片场,因为他很清楚,张艺谋的处理方式跟他完全不一样。张艺谋把“妻妾成群”的繁复图景删繁就简成权力的结构,为了强化这个结构,他甚至把老爷陈佐千虚化成一个宰制性的声音,而这一切,都服务于反封建的主旨。侯孝贤却是要朝繁复、细密的现象走去的,在他看来,贾政打儿子,未必不痛在自己心上,西门庆与女人们一物之授受,未必就没有温情和恩义,于是,要是他来拍一个类似的故事,就会发挥“各房之间微妙的关系,还有那些大宴会场面,表面底下的冲突”(《煮海时光:侯孝贤的光影记忆》,白睿文编访,朱天文校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262页。),像是后来的《海上花》——再怎么闹,面子还是要的,大老婆的权威还是要尊重的,所以,关系总是微妙的,冲突总是潜隐在表面底下的,这才是一个没有被理论、主旨扭曲了的人间世。

(3)、9 天是渐渐夜了。野猪山包围在紫雾中如今日黄昏景致一样。天上剩一些起花的红云,送太阳回地下,太阳告别了。到这时打柴人都应归家,看牛羊人应当送牛羊归栏,一天已完了。过着平静日子的人,在生命上翻过一页,也不必问第二页上面所载的是些什么,他们这时应当从山上,或从水边,或从田坝,回到家中吃饭时候了。

(4)、这种旧账算来,令人实在痛苦。我们应当知道,湘西在过去某一时,是一例被人当作蛮族看待的。虽愿意成为附庸,终不免视同化外。被歧视也极自然,它有两种原因。一是政治的策略,统治一省的负责者,在习惯上的错误,照例认为必抑此扬彼,方能控制这个汉苗混处的区域。一是缺少认识,负责者对于湘西茫然无知,既从不作过当前社会各方面的调查,也从不作过历史上民族性的分析,只凭一群毫无知识诈伪贪污的小官小吏来到湘西所得的印象,决定所谓应付湘西的政治策略。认识既差,结果是政策一时小有成功,地方几乎整个糜烂。这件事现在说来,业已成为过去了。未来呢,湘西必重新交给湘西人负责,领导者又乐于将责任与湘西优秀分子共同担负,且更希望外来知识分子帮忙,把这个地方弄得更好一点,方能够有个转机。对整个问题,虽千头万绪,无从谈起;对苗民问题,来到这十三县作官的,不问外来人或本地人,必须放弃二三千年以征服者自居的心理状态,应当有一根本原则,即一律平等。教育、经济以及人事上的位置,应力求平等。去歧视,去成见,去因习惯而发生的一切苛扰。

(5)、《边城》是一本表姐送我的书。书里讲了在湘川交界水上船家翠翠与她爷爷相依为命以及与后来相遇相识的天保和傩送两兄弟、最后独自守望等待的故事。

(6)、永远只想用无私和有爱来回答这个社会的无情。

(7)、17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真性情的人,想法总是与众不同。

(8)、做梦的事情,可以天花乱坠。但是把美梦变成钞票,还是需要大勇气和大牺牲的。

(9)、47 到了冬天,那个坍塌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扶起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10)、之后,胡适给沈从文写信:“这个女子不能了解你,更不能了解你的爱,你错用情了……爱情不过是人生的一件事,那些说爱情是人生唯一的事,乃是妄人之言。我们要经得起成功,更要经得起失败。你千万不要挣扎,不要让一个小女子夸口说,她曾碎了沈从文的心……”

(11)、她并不喜欢沈从文写的文章,即使在别人眼中那些文章美到了极致,即使那些文章中的美人都是以她为原型。

(12)、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天地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缠满着蛛丝网的屋顶。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片,就像屋顶上剥落的白色粉末。在这古旧的屋顶的笼罩下,一切都是异常的沉闷。园子里绿翳翳的石榴、桑树、葡萄藤,都不过代表着过去盛夏的繁荣,现在已成了古罗马的建筑的遗迹一样,在萧萧的雨声中瑟缩不宁,回忆着光荣的过去。草色已经转入了忧郁的苍黄,地下找不出一点新鲜的花朵;宿舍墙外一带种的娇嫩的洋水仙,垂了头,含着满眼的泪珠,在那里叹息它们的薄命,才过了两天的晴美的好日子又遇到这样霉气熏蒸的雨天。只有墙角的桂花,枝头已经缀着几个黄金一样宝贵的嫩蕊,小心地隐藏在绿油油椭圆形的叶瓣下,透露出一点新生命萌芽的希望。

(13)、湘西地方固然另外还有一种以匪为职业的游民,这种分子来源复杂,不尽是湘西人,尤其不是安土重迁的善良的苗民。大多数是边境上的四川人、贵州人、湖北人,以及少数湘西人。这可说是几十年来中国内战的产物。这些土匪寄身四省边界上,来去无定。这种土匪使湘西既受糜烂,且更负一个“匪区”名分。解决这问题,还是应当从根本上着手,使湘西成为中国的湘西,来开发,来教育。统治者不以“征服者”自居,不以“被征服者”对待苗民,一切情形便大不相同了。

(14)、39  你脸白心好的女人,在梦中也莫忘记带一把花,因为这世界,也有做梦的男子。无端梦在一处时你可以把花给他。

(15)、好男人需要达到三个标准:心疼女人、心疼老人、心疼孩子;你可以不是女人,但一定要懂女人。

(16)、自古“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你在的时候你是一切,你不在的时候的一切是你!你的快乐将伴随我的一生!我的一生只为期待你的快乐!天天开心!

(17)、31  日子平平的过了一个月,一切人心上的病痛,似乎皆在那份长长的白日下医治好了。

(18)、他的追求方法就是不停地给张兆和写情书,有时候甚至一天能写好几封,炽热的感情全部寄托于笔墨,他渴望能用这些书信打动张兆和的心。

(19)、15 我要一个爷爷欢喜,你也欢喜的人来接收这只渡船。

(20)、故事里的人和事都生活在一个美丽的背景之下,看似平淡,爱情纠葛也看似波澜不惊,最终却都在忧愁遗憾中收场。就连留给翠翠对美好生活的最后一丝期望:“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也是那么令人心生凄凉。守望幸福是美丽的,却也让人心痛。有人说,那是“善良者的不幸、不凑巧”,不如说,那是作者自己内心的一种无奈和感伤,边城诗情画意的恬淡生活是作者心中的向往,然而现实生活总是充满着忧愁,于是作者把这种体验写进了作品里,拿来与读者共享。

3、沈从文摘抄散文1000字左右

(1)、36  照规矩,一到家里就会嗅到锅中所焖瓜菜的味道,且可见到翠翠安排晚饭在灯光下跑来跑去的影子。

(2)、17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真性情的人,想法总是与众不同。

(3)、17)我要它们静心去听那些涧泉和音,“哪,她声音同这一样。”

(4)、这种温暖是从哪里表现出来的呢,我想,就是从那些温暖的字眼里流动出来的,“明晃晃”、“浓郁郁”、“生气勃勃”,因为写给孩子,所以更加诗化和优美。

(5)、1927年,25岁的沈从文,经徐志摩推荐,来到中国公学教书。

(6)、沅州上游不远有个白燕溪,小溪谷里生长芷草,到如今还随处可见。这种兰科植物生根在悬崖罅隙间,或蔓延到松树枝桠上,长叶飘拂,花朵下垂成一长串,风致楚楚。花叶形体较建兰柔和,香味较建兰淡远。游白燕溪的可坐小船去,船上人若伸手可及,多随意伸手摘花,顷刻就成一束。若崖石过高,还可以用竹篙将花打下,尽它堕入清溪洄流里,再用手去清溪里把花捞起。除了兰芷以外,还有不少香草香花,在溪边崖下繁殖。那种黛色无际的崖石,那种一丛丛幽香眩目的圣境!若没有这种地方,屈原便再疯一点,据我想来他文章未必就能写得那么美丽。

(7)、智慧、自由、爱情,上帝只给其实不管痛苦还是甜蜜,都是人生旅途中必不可少的经历,不管道路是否难走,付出是否快乐,错误是否罪过,都不要忘记,人生的风景就在于此,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见了彩虹

(8)、付出的感情,宛如泼出的水一样,只能停止,而永远无法再收回。

(9)、儒教也主张吾日三省吾身,但那是非神性、非本质的,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法。人是自己道德的评判者,人可由良心来调整管束,管束的标准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机动性。若是自己将标准放松,奠说三省,就是九省也通过了,何况那是省身而非省心。

(10)、人心不古、颐指气使、墨守成规、左右逢源、回心转意、插科打诨;

(11)、《湘行散记》表面看来是回乡的游记,但作家着重表现了湘西的历史与未来,以及当前现实的湘西与作家创作中构筑的审美理想的湘西的碰撞,已经带上文化反思的意味,沈从文藉散文自由、灵活地抒发心曲。而《鸭窠围的夜》是作家在夜泊鸭窠围这个静谧的夜晚把心曲吐露的更为真挚、优美、感人,是整个散文集中最为动人。

(12)、40  黄昏时天气十分郁闷,溪面各处飞着红蜻蜓。天上已起了云,热风把两山竹篁吹得声音极大,看样子到晚上必落大雨。

(13)、无论时光如何慢延,让宽容永远,无论地球是否灭亡,让真爱永恒,无论天涯还是海角,让快乐永远。我要对你说声:我心永恒,爱你无悔!

(14)、上杨振声的现代文学课,他交了一份很短的报告,杨先生看了,当堂宣布他期末免考,听说他爱画,就邀他到住处,给他看自己收藏的画册。

(15)、在我心中你最优秀,惹你生气我最难受,二话不说短信送手,盼消你气莫再忧愁,向你保证下次没有,愿你原谅我心内疚,生气因我你心最厚,你不原谅我心难受。

(16)、46 翠翠每天皆到白塔下背太阳的一面去午睡,高处既极凉快,两山竹篁里叫得使人发松的竹雀和其它鸟类又如此之多,致使她在睡梦里尽为山鸟歌声所浮着,做的梦也便常是顶荒唐的梦。

(17)、15  我要一个爷爷欢喜,你也欢喜的人来接收这只渡船。

(18)、这话我是极其赞成的,要说这世上让我找一个人和他玩一辈子,我想最好就是汪曾祺。

(19)、(温柔的夜简介)记述了三毛在加纳利群岛上的生活。《温柔的夜》延续了三毛一贯的写作风格,阅遍种种人情冷暖之后,溢于三毛笔端的依然是对大千世界的温柔观照,真挚动人。

(20)、他所谓的“静”,包括自然风光与保留千年的传统生活及生产方式,而“动”,指当时正在开展的土改工作。沈从文对于“静”十分倾心。山中池塘边的钓叟让他感动,他多次写到他:这事实上涉及“渔隐”的主题,有论者讨论到1957年沈从文有关上海外白渡桥的速写时说:“中国传统的绘画里面,‘渔隐’的主题其来有自,尤其是以潇湘山水——南方楚地的山水——作为主题的渔隐图,是从五代以来就不断被重复演绎、诠释的小传统。

4、中国服饰史沈从文摘抄

(1)、18  雨后放晴的天气,日头炙到人肩上背上已有了点儿力量。

(2)、张兆和当时18岁,生得极美,有很多倾慕者,是当时中国公学当之无愧的校花,被同学称为“黑牡丹”。

(3)、比如:“黑夜占领了全个河面时,还可以看到木筏上的火光,吊脚楼窗口的灯光,以及上岸下船在河岸大石间飘忽动人的火炬红光。这时节岸上船上都有人说话,吊脚楼上且有妇人在黯淡灯光下唱小曲的声音,每次唱完一支小曲时,就有人笑嚷。”

(4)、怕闲不是反对休息,怕闲更不是反对类似“偷得浮生半日闲”、“闲敲棋子落灯花”这样诗意漫溢的时光。而且,“偷得浮生半日闲”、“闲敲棋子落灯花”说到底还是忙:表面上闲,可是,内心一直在忙于感受生命,忙于感受诗意,并不虚无度日,其实很忙。

(5)、沈从文说:“不要为回忆把自己弄成衰弱东西,一切回忆都是有毒的。”(沈从文《一周间给五个人的信摘录》,见《沈从文全集》第17卷,第181页。)奇怪的是,他在不到三十岁的年纪就走回到自己生命的前二十年,提笔写下自传。写自传的外在动因,是邵洵美创办书店,请他“打头阵”,内在驱力,则是他需要为自己取得初步成就的写作寻找到传记学的成因,并由此成因出发,进一步确认自己的写作。于是,《从文自传》理所当然地成为他发挥“乡下人”美学的主阵地。这里不论“乡下人”美学的是非,我感兴趣的是,沈从文“永远不能同城市中人爱憎感觉一致”,从而必须也只能站在“乡下人”立场打量世界,这样的审美选择竟然是一系列“看”“听”和“嗅”的必然结果:在湘西,“我看了些平常人不看过的蠢事,听了些平常人不听过的喊声,且嗅了些平常人不嗅过的气味;使我对于城市中人在狭窄庸懦的生活里产生的作人善恶观念,不能引起多少兴味……”(沈从文《怀化镇》,见《沈从文全集》第13卷,第306页。)整部自传,他好像都在无限放大自己的感官,去接收所有似有若无对他来说却是确凿存在过、还将在他的文字中永远存在下去的讯号:

(6)、22  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为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

(7)、在武大待得很不愉快,沈从文后来又去了青岛大学、山东大学任教。这期间,他跟张兆和始终是异地分居的,两个人一直保持书信往来,与自己想象中的对方的幻想谈恋爱。

(8)、想你想你好想你,找个画家画下你,把你贴在杯子里,每次喝水亲亲你。

(9)、1934年沈从文回乡看望病重的母亲。他和张兆和商定写信报告旅途的情况,这些书信后来结集为《湘行书简》,沈从文的《湘行散记》正是根据这些书简写成的。

(10)、照例的三八市集,还是照例的有好多好多乡下人,小田主,买鸡到城里去卖的小贩子,花幞头大耳环丰姿隽逸的苗姑娘,以及一些穿灰色号褂子口上说是来察场讨人烦腻的副爷们,与穿高筒子老牛皮靴的团总,各从附近的乡村来做买卖。他们的草鞋底半路上带了无数黄泥浆到集上来,又从场上大坪坝内带了不少的灰色浊泥归去。去去来来,人也数不清多少。

(11)、命运常常会使人遭遇到一些奇奇怪怪,谁也无法预料的事。命运也常常会使人落入某种又可悲又可笑的境遇中,使人根本没有、完全没有选择的余地。命运更常常会使一些根本不可能不应该在一起的人相遇,而让一些不应该不可能分手的人离别。只不过真正有勇气的人,是永远不会向命运屈服的。他们早已在困境中学会忍耐,在逆境中学会忍受,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挺起胸膛,继续挣扎奋斗。只要他们还没有死,他们就有抬头的时候。

(12)、再加上许多不可控的天灾人祸等诸多不利因素,其实,上天赐予生命的时间非常有限,也无情无常,不知从何时开始,也不知到何时消失。

(13)、认可度比较一致的说法,则是——他会为我们带来更多记忆。

(14)、5)在山谷中的溪涧里,那些清莹透明的出山泉,也有你的眼睛存在:你眼睛我记着比这水还清莹透明,流动不止。

(15)、48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16)、每当黄昏薄暮,落日沉入大地,天上暮云为落日余晖所烘炙,剩余一片深紫时,大帮货船从上而下,摇船人泊船近岸,在充满了薄雾的河面,浮荡的催橹歌声,又正是一种如何壮丽稀有的歌声!

(17)、她从一开始,就从未真正了解沈从文,甚至后来她感动之后爱上的,与其说是沈从文这个人,倒不如说是沈从文那些情意绵绵的书信。她只是爱上了爱情。

(18)、仅止于“看”,让现象的网络自行铺开,这就是侯孝贤所说的客观;客观的世界里,生或者死,相爱或者钩心斗角,其实是一回事。这就是侯孝贤所说的上帝看世界的眼光,用朱天文的话说,就是“天”的眼光。就这样,沈从文很沉湎(万花缭乱,真是好看啊)又极超然(只是被动地“看”,绝不以某种既定的价值观来惊扰、判断)地“看”着现象的川流汩汩流淌,由此造就一种高度单纯的文体。这是天赋,也是习得,因为他所钟爱的屠格涅夫同样拥有一个“被动的、充满爱的、观察入微的”(哈罗德·布鲁姆《如何读,为什么读》,黄灿然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第18页。)自我,只有这样的自我才能写出“明显的超然”“明显的单纯”的《猎人笔记》。

(19)、时间使一些英雄美人成尘成土,把一些傻瓜坏蛋变得又富又阔。

(20)、睡在屋里的人可以酣睡,不必担心自己一醒来发现屋子已经被拆,家具像破烂一样被丢在街上。到杂货店里买婴儿奶粉的妇人不必想奶粉会不会是假的,婴儿吃了会不会死。

5、沈从文摘抄200

(1)、沈从文天性浪漫,又极有骨气。两人结婚之时,虽然安徽张家非常有钱,但是沈从文一分钱嫁妆都没有要。

(2)、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苗族,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