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风文案 >

描写古代儿童生活的古诗【文案133句】

描写古代儿童生活的古诗

1、

(1)、儿童散学归来早,不脱蓑衣卧月明,侧坐莓苔草映身,荆扉乘昼关。意欲捕鸣蝉,萧萧密雨垂春中田园作(唐)王维屋上春鸠鸣,不是遮头是使风.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歌声振林樾,拂堤杨柳醉春烟,晨渔旧浦移.为霖淹古道,麦花雪白菜花稀。

(2)、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3)、他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他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他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4)、——《村居》清.高鼎释义:孩子们放学早早就回到家,急忙趁有东风放风筝。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5)、描写古代儿童生活的诗句有哪些呢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6)、——《牧童》宋.黄庭坚释义:牧童骑着牛远远地经过山村,他把短笛横吹着,我隔着田陇就能听到。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7)、《小儿垂钓》胡令能唐代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8)、是啊,孩子的生活应时而生,应景而起。春天来了,让我们一起走出家门,到大自然中去获取知识,在大自然中放飞心灵,让大自然启迪我们的智慧。

(9)、——杨万里《舟过安仁》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李涉《牧童词》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

(10)、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明·徐渭《风鸢图诗》其一

(11)、——袁枚《所见》家童鼻息已雷鸣。——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12)、——高翥《清明日对酒》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蒋士铨《岁暮到家》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13)、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14)、第二句写的是人物活动。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

(15)、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6)、——杜甫《羌村三首·其三》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韩愈《听颖师弹琴》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17)、江南小儿女,采作流苏结。”(清·许虬《折扬柳歌》)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18)、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9)、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20)、一只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

2、

(1)、就算孩子们幸运地活了下来,且幸运地父母双全,接下来的挑战也并不轻松。这个挑战是贫穷与饥饿。白居易看到普通人在重税下“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齐己见到耕田人家“儿孙饥对泣”,韦庄见到战乱中“扶羸携幼竞相呼”。诗人自己家庭的情况往往也不容乐观,陶渊明的家里“幼稚盈室,瓶无储粟”,杜甫“荒岁儿女瘦”、“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杜牧“扶床乳女午啼饥”,李商隐向人打听家人情况,料想自己的孩子“渐大啼应数,长贫学恐迟”,皮日休也很穷,“娇儿未十岁,枵然自啼哭”,顾贞观“母老家贫子幼”。 

(2)、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忽然闭口立.牧童望村去.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归来饱饭黄昏后。

(3)、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

(4)、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村边杏花白.静者亦何事,中儿正织鸡笼,腐叶著秋枝.秋中雨田园即事(唐)耿湋漠漠重云暗。儿童急走追黄蝶。

(5)、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6)、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7)、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8)、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9)、儿童不明白怎么耕耘,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10)、赏析:突然听到梅福前来造访,我笑着穿上荷衣走出草堂,村里的小孩很少见过官员的车马那浩荡的气势,都慌忙跑到芦苇荡的深处躲藏。

(11)、——吕岩《牧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小儿垂钓》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12)、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3)、宋代诗人杨万里也是写儿童天真可爱的高手,他的《宿新市徐公店》里有这样的描绘:“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末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诗人先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春末夏初的画面。接着从画面里跃出一个“急走追黄蝶”的儿童。那黄蝶被追急了,一下子隐没在菜花里。诗到这里就完了,但我们可以想见,那飞奔的儿童怎样一下子站住,又在菜花地里东张西望的神态。

(14)、刚被太阳收拾去,又叫明月送将来。《清明》杜牧唐朝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15)、柳条三尺长,明日清明节。江南小儿女,采作流苏结。——清·许虬《折扬柳歌》

(16)、舒缓的音乐响起,孩子们分成九组分别诵读了九首描写古代儿童生活的诗词。几束菜花,一个莲蓬,带我们重返大自然;一两个简单的动作,再现孩子们的生活;高高飘起的风筝,微翘的唇角,将孩子们的无忧无虑完美演绎。一首首熟悉的古诗词,激起了台下孩子们的共鸣,他们和台上的孩子们一起,大声诵读。

(17)、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浦浦风。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唐·郑谷《淮上渔者》

(18)、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观游鱼》白居易唐代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19)、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村居》高鼎清代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20)、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3、

(1)、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2)、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3)、崔道融《溪居即事》这么写:“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4)、你骑着竹马过来,我们一起绕着井栏,互掷青梅为戏。

(5)、我国古代有很多描写儿童的诗,它们语言精炼,形象生动,塑造了儿童的种种神态。笔者从常见的《唐诗三百首》、《全唐诗》、《子家诗》等书中选得几首,以飨读者。

(6)、孩子们也不免调皮捣乱。杜甫“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公然抱茅入竹去”,李涉“无奈牧童何,放牛吃我竹”。有调皮捣乱,也一定会有惩罚,可惜诗人不爱写,我们惟见到左思说孩子“瞥闻当与杖,掩泪俱向壁”。

(7)、诗人晚年遭受议和派的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于上饶地区的农村。在远离战争前线的村庄,宁静的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受到田园氛围感染的诗人有感于春天来临的喜悦而写下此诗。

(8)、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9)、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李忱《吊白居易》

(10)、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1)、⑵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12)、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13)、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14)、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15)、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唐·刘禹锡《踏歌词》)捉柳花:“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16)、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7)、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8)、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细微的描绘,热情地赞颂了农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前两句写乡村男耕女织,日夜辛劳,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后两句生动地描写了农村儿童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的情景,流露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诗中描写的儿童形象,天真纯朴,令人喜爱。全诗有概述,有特写,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乡村男女老少参加劳动的情景,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19)、(赏析)《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读了这首诗,我们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的美丽春景,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20)、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4、

(1)、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不敢回应路人生怕惊动了鱼儿。

(2)、一二句重在写形,三四句重在传神。稚子,小孩也。

(3)、小娃撑着小船,偷偷地从池塘里采了白莲回来。

(4)、——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元好问《京都元夕》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5)、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村晚》——雷震

(6)、空门寂寞汝思家,礼别云房下九华。——金地藏《送童子下山》

(7)、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宋·范成大《田家》)扫花影:“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8)、——《所见》清.袁枚释义: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9)、映:遮映译文一个蓬头稚面的小孩学着大人钓鱼,斜着身子坐在野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子。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10)、马湖来舞钗初赐,笳鼓声繁。贤将开关。威竦西山八诏蛮。南溪地逐名贤重,深锁群山。燕喜公闲。一斛明珠两小鬟。

(11)、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12)、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3)、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4)、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15)、杨万里也是写儿童天真可爱的高手,诗人先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春末夏初的画面。接着从画面里跃出一个“急走追黄蝶”的儿童。那黄蝶被追急了,一下子隐没在菜花里。诗到这里就完了,但我们可以想见,那飞奔的儿童怎样一下子站住,又在菜花地里东张西望的神态。

(16)、“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他打问,就因为看得见他。

(17)、我们把孩子自己找野外美食的诗句单独拎出来。不消说,孩子们酷爱采树上的果实,如陶渊明“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白居易“稚女弄庭果”。范成大诗说:“茅针香软渐包茸,蓬櫑甘酸半染红。采采归来儿女笑,杖头高挂小筠笼。”这是讲吃茅针、蓬蘽,我们七八十年代的人也做过一模一样的事,我们由此推想,古代孩子很可能也同样在地里偷拔过萝卜、摘过西瓜。另外还有种更加新鲜有趣的美味,郑谷“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18)、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

(19)、路人借问遥招手.空馀去年菊,旧人看新历,荷锄觇泉脉,笛弄晚风三四声,溪上青青草.日隐桑柘外。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唯有蜻蜓蛱蝶飞.临觞忽不御.淇上田园即事(唐)王维屏居淇水上,枝头花落末成阴,东野旷无山,猎犬随人还,忙趁东风放纸鸢,白发谁家翁媪。

(20)、稚子金盆脱晓冰,采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瓈碎地声。

5、

(1)、“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

(2)、——雷震《村晚》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鲍照《拟行路难·其六》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3)、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却还尚未形成树阴。

(4)、译文: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杜鹃一声声啼叫在如烟如雾的蒙蒙细雨中。乡村的四月正是最忙的时候,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5)、乡村儿童不仅好客,还很勤劳。宋代诗人范成大在田园组诗《四时田园杂兴》中有一首这么写道:“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里描写的是夏天农村紧张劳动时的情景。“村庄儿女”是指成年农民,“童孙”是儿童。农村的儿童虽还不会耕田织布,但看到大人除草搓麻线,便也在桑枝底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起瓜来。

(6)、写孩子对女子与情人约会的好奇和窥探的《国风·郑风·山有扶苏》(先秦):

(7)、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高鼎《村居》)作钓钩:“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8)、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却还尚未形成树阴。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突然飞入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9)、醉里吴音相媚好,积日满荒陂,河明闾井间。怪生无雨都张伞,惆怅远行客,溪头卧剥莲蓬。

(10)、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11)、儿童早晨起来,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钲。

(12)、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3)、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唐·胡令能《小儿垂钓》

(14)、——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15)、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清·袁枚《所见》)折扬柳:“柳条三尺长,明日清明节。

(16)、(题解)《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高鼎。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方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17)、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18)、前额方正眉细弯,轻轻一笑酒涡生,两眼顾盼似秋波。

(19)、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20)、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就有涉及儿童的诗句:“童子佩觿”(《卫风·芄兰》).西晋诗人左思所作280字的《娇女诗》可说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上较早的专门写儿童的诗篇之此诗极力描绘诗人的两个女儿——大女“蕙芳”与小女“纨素”逗人喜爱的娇态,给读者以身临其境、如见其人之感.

(1)、怪生无语都张伞,不是这头是使风。《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宋代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2)、——杜甫《小至》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胡令能《小儿垂钓》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3)、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4)、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5)、闲居初夏午睡起宋代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6)、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

(7)、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8)、桑茶坑道中宋代杨万里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9)、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0)、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

(11)、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1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池上·小娃撑小艇》白居易唐代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13)、一个小孩子,早上起来,从结有坚冰的铜盆里剜冰,用彩丝穿起来当铮来敲。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突然冰落在地上发出玻璃一样的碎裂声。

(14)、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唐·韦庄《与小女》)笑问客:“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15)、那么在历代诗人的笔下,儿童的形象是怎样的呢?

(16)、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7)、古诗对小孩样貌的描写不多,左思说自家的孩子“皎皎颇白皙”,路德延的女儿“情态任天然,桃红两颊鲜”。杜牧的小侄阿宜,身长还没有三尺,杜牧描述为“头圆筋骨紧,两脸明且光”。

(18)、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

(19)、宋·叶绍翁的“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夜书所见》),以儿童挑灯篱边捉蟋蟀的无忧无虑反衬诗人客居在外的愁思;

(20)、篱笆外面不知是谁家没有系好船只。春潮上涨小船被吹进了钓鱼湾。

(1)、朝牧牛,牧牛下江曲。夜牧牛,牧牛度村谷。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唐·李涉《牧童词》

(2)、①四时田园杂兴:诗人晚年写了一组四季田园杂感诗,共60首,分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四时五组,每组12首。都是描写的乡村生活。这里选的是“夏日”诗一首。②范成大(公元1126—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③耘:锄草。④绩麻:搓捻麻绳或麻线。⑤当家:主持家务。这里指担当家庭的生产劳动任务。⑥童孙:指儿童。⑦未解:不懂得。⑧供:供奉。这里指“参加”、“从事”。⑨傍:靠近。⑩桑阴:桑树下的荫凉处。

(3)、柳濛烟梨雪参差,犬吠柴荆,燕语茅茨。老瓦盆边,田家翁媪,鬓发如丝。

(4)、我独自来到前门眺望田野,只见皎洁的月光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满地的荞麦花简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

(5)、唐·胡令能的《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写农村男孩学钓鱼,突出“专心”二字,他怕“鱼惊”,专注于钓,其“侧坐”、以草隐身的形态显得天真、机灵,而“路人借问”、他“遥招手”而不应答的细节则使此儿童应急的情态更为逼真如画,个性也更为鲜明.这首诗可谓以儿童的智态见其专心.

(6)、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韩愈《听颖师弹琴》

(7)、初生芦荻长又长,随嫁姜女尽盛装,陪送男子也雄壮。

(8)、赏析:儿童们奔跑着,追捕那翩翩飞舞的黄色蝴蝶。可是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后,孩子们就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们了。“急走”、“追”是快速奔跑追逐的意思。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9)、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10)、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舟过安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舟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11)、日暮鸟雀稀,稚子呼牛归。住处无邻里,柴门独掩扉。——唐·丘为《泛耶溪》

(12)、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唐·施肩吾《幼女词》)学小姑:“下床着新装,初学小姑拜。

(13)、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