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风文案 >

精选120句陶渊明是哪个朝代的著名诗人?(陶渊明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陶渊明是哪个朝代的著名诗人

1、陶渊明是哪一个朝代的诗人?

(1)、(6)《爱莲说》中高度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句于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2)、A.《忆秦娥》一词的上片写景,清溪哽咽,霜风料峭、山月皎洁,白云飘浮,只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一幅清秀淡远的景色。

(3)、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4)、这首发挥李白诗神韵的怀古伤今七律,作者用敏捷的诗思追念古昔,叙述今朝,用独特的方式抒发吊古讽今的感慨,其蕴意使人回味不尽。

(5)、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届。阡阳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7)、(手法)此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运用对比(2分),

(8)、(3) 销声匿迹: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本课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9)、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间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巨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4—16题。(8分)

(11)、点拨:重点理解“康乐”“与”等词语的意思。

(12)、馨xīn  苔tái  鸿儒rú 案牍dú 蕃fán 淤yū泥 濯zhuó 清涟lián 亵xiè玩

(13)、点拨:重点理解“何世”“乃”“无论”等词语。

(14)、陶渊明虽然很早就创作出以轻视名利、归隐田园为主题的文学作品,但无论是初唐还是宋末,这种题材的文学创作都不受时代的欢迎,很少有人以此为题材进行创作。最多是因为题材相似而形成的一种流派,如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唐代田园诗。然而,到了元代,陶渊明的避世隐居的思想成为整个时代文学创作的主流,这是历史上极为罕见的存在。因为,当一个新的政权处于崛起的阶段,建功立业才是整个社会的主流,而陶渊明的隐逸思想正好与此相反,因此会受到极大的削弱。而陶渊明的作品,往往表现的也是健康、积极向上的,如热爱自然、追求和谐的人际关系、坚持操守等。虽然唐宋两代对陶渊明推崇的角度不同,但都以上述为主。但元朝推崇的却是陶渊明隐逸的思想。元初,陶渊明隐逸的思想在许多人的作品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元朝的开国功臣、元代文学的开创者耶律楚材,他对元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至深,可就是这样一位深受成吉思汗等帝王信任的伟大政治家,却把陶渊明奉为异代知音。耶律楚材的《湛然居士文集》存诗六百余首,其中相当一部分表达了对陶渊明个人情操、人生选择和人生态度的认同,并表达了自己追求隐逸、淡漠、朴素、仁政和热爱自然的思想。此外,他对官场丑恶的厌恶和自我孤独的悲观避世的态度也随处可见。

(15)、D.从韵脚和“现实—怀古—现实”的思路看,作品既符合“次韵”的要求,又融入诗人的独特感受。

(16)、很多人都读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文章行云流水,朗朗上口。只要学过的,基本上可以背诵一两句。《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杰作。基于武陵人的一个渔民的行踪路线。结合了现实和理想的境界,创造了一个与世隔绝,安静,和平,富裕的人间佳境。这也是人人向往的地方。

(17)、(3)雾凇沆砀。      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

(18)、意思: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19)、结句“无人知道外边寒”,写出了华清宫主人耽情声色,不以国事为重,不以民苦为忧的昏庸形象,诗人含蓄地指出:唐玄宗既然连自然界物候的变迁、冬天的到来都一概不知,那他又怎么能够知道“寒冷”呢?一国之君不知寒冷的滋味,又怎么能够对国事明察秋毫、对人民的苦乐谨记心上呢?这样的昏庸之辈,为安禄山野心的萌生、壮大自觉与不自觉地提供土壤。

(20)、C.本诗的语言凝练而生动,充满了生活气息。

2、陶渊明是哪个朝代的著名诗人?

(1)、(4)焉得更有此人。  焉得:哪能。 更:还。

(2)、这样奸邪之谋不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3)、注:本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

(4)、颇为遗憾的是,今天的读者已很少提到陶渊明的《拟挽歌辞三首》,它约写于南朝·宋元嘉四年(427),陶渊明六十三岁,他在这一年的十一月去世。这三首《挽歌》的伟大,当不在《饮酒》之下,古人曾将它与孔子的曳杖歌(“泰山其颓乎”)相媲美。在这组诗中,诗人提前为自己举行了葬礼,设想了被送葬的一幕幕场景,其深刻的悲悯,真实的荒诞,直是属于现代文学的。诗篇的最后四句“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鲁迅先生曾在他的感人至深的《纪念刘和珍君》中引用,使之更为著名。但大多数读者对此的理解,恐怕还是一种生命必然归宿的怅叹,以及青山何处不埋人的旷达,他们往往忽视了这座山不仅仅是一座由土石构成的青山,还是一座有着时间中不会凋敝的青色的“南山”——这两座山在某种意义上,分别代表了陶诗的可及与不可及处。实际上,陶渊明对鲁迅的影响,远比人们想象的深刻,尽管他们的性格是如此迥异,但在深层的山脉上是相通的。《野草》中有一首杰出的散文诗《死后》,即是描写“自己”死后的各种荒诞境遇,直是陶渊明的《挽歌》的现代版本,甚至鲁迅的遗嘱式的《死》一文,亦有着某种浓郁的陶渊明的味道。所以,鲁迅为了自己的陶渊明,与朱光潜曾有过一番颇为不给面子的论争,并非毫无缘由。当然,在我们后人看来,两位先贤的陶渊明都没有错,是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离观察到的“南山”,而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生命亦由此进入了各自的“南山”——如陶渊明在《挽歌》中所吟咏的:“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对本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6)、首句“四郊飞雪暗云端”,侧重写华清宫外的大雪。一个“飞”字具有动态的美感,绘出了离宫禁城四郊朔风呼啸,雪花飞舞的景色;一个“暗”字,从色彩的角度写出大雪排空而至的威势,由视觉感受勾出触觉感受,令人极易从诗歌画面中领略到宫外刺骨的寒意,给人一种凛冽感。

(7)、温庭筠,________代著名诗人、词人,与________齐名,有“________”之称。

(8)、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感子漂母意,愧我非韩才。

(9)、陶渊明的许多诗篇中都有关于菊花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均写出了他远离世俗的心境和陶醉于自然的乐趣。他常以菊自喻,借菊花凌秋傲霜的品质表达自己清高的节操和情怀。石涛仰慕陶渊明的高尚情操,故此图借陶渊明爱菊寄寓了画家自己的思想感情。画中篱笆院中菊花盛开,一高士手持菊花观赏,悠然之态可见。此图结构精巧,人物用笔细密。远山以墨笔烘染,山腰云雾密布,不见山脚,以此表现烟云飘渺的动态和气势。这种中锋、细勾、渍染相结合的画法使画面有动有静,虚实结合,意趣无穷。

(10)、第4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11)、蜿蜒wānyán 屹yì立 荒谬miù 憧chōng憬

(12)、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丁)。

(13)、说明文按说明对象的不同分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两种,本文属于事理说明文。

(14)、(10)其人视端容寂。      端:端正,正视。

(15)、作品标题中的“朝天子”是      。“宜晴宜雨”使人不禁想起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中的诗句“       ,       ”“梅花墓”指      的墓地。(3分)

(16)、(语境义探究)“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1分)

(17)、(1)“大道之行”具体表现在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三方面。

(18)、白色的急流清波回旋,绿色的水潭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19)、陶渊明的祖父陶侃是东晋名将,为东晋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而陶渊明的外祖父也是东晋的大儒。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陶渊明很早就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但陶家本是庶族,这在门阀森严的社会环境下,他的理想是难以实现的。29岁,陶渊明才出仕为官,而终极一生,所做的也不过是参军、县令等芝麻小官。他也曾加入刘裕等人的幕府,而这些所谓的"英雄",又都怀有篡权之心,这更加重了他的心灰意冷。41岁,在叔父的推荐下做了彭泽令,上任80余天,便扔下那句有名的"不为五斗米折腰"后,解印挂官而去,毅然踏上了归隐之路。

(20)、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大概是挑选桃核中长而窄的刻成的。  

3、陶渊明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1)、点拨:重点理解“雾凇”“沆砀”“一白”等词语。

(2)、那个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3)、《苏州园林》的作者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编辑家(称谓)。

(4)、不知今是何时节。凌歊②望断音尘绝。音尘绝,帆来帆去,天际双阙。

(5)、(1)《陋室铭》中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6)、《汉江临泛》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五律。此诗以淡雅的笔墨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也隐含了歌颂了地方行政长官的功绩之意。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颔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颈联由远而近,远近相映,笔墨酣畅;尾联直抒胸臆,可比作画上题字。诗人采取的几乎全是白描的写意手法,从大处着墨,于平凡中见新奇,将登高远眺、极目所见的山川景物写得极为壮阔飞动,奔放雄伟,全诗犹如一巨幅水墨山水,意境开阔,气魄宏大。

(7)、(8)神情与苏、黄不属。   属:相类似。

(8)、(情感效果)鞭挞了唐朝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昏庸无道(1分)。(意思对即可)

(9)、《阿长与山海经>》的作者是鲁迅,选自《朝花夕拾》,你还能写出两篇出自这部散文集的文章题目吗?

(10)、历来认为,“欲辩已忘言”的出处是庄子《外篇》中的“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踢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踢;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这段话的大意是这样的:捕鱼的器具是为了水里的鱼,得到了鱼之后,即可将它弃置一边;捉兔的装置是为了奔跑的兔子,得到了兔子之后,即可将它弃置一边;语言的功能是为了隐藏的“真意”,得到了“真意”之后,亦可将它弃置一边。其要旨与陶渊明的“欲辩已忘言”,实际上大相径庭,倒是与艾略特的《四部四重奏》中的“上季的水果已然吃净,吃饱的野兽便踢去空桶”如出一辙。依我的理解,陶渊明的“欲辩已忘言”除了表明一种与大自然浑然相融的醉意外,至少还应有这样的两层含意:一层是,当他欲说出这诗境中感悟的“真意”时,却发现根本无法言说,寻找不到用以来表达的语言;另一层则稍隐些,就是说他既已得到了其中的“真意”,实际上已无须言说——而如果试图言说的话,反而会使“真意”在言说中遗失。中国的山水田园诗,或者说中国古典诗歌的主流,日后实际上就是在其教主陶渊明所拟定的“欲辩已忘言”这一教义中发展的,它试图在语言中呈示一种水中之月的诗境,让“真意”蕴藉其中,任读者去体悟,为一种永恒的无法逼近的魅力而诱惑。我曾见有学者将陶渊明与英国大诗人华滋华斯并论,探讨中西诗各自的特色。确实,他们相同的地方很多,都是东西方这两个最伟大的诗国的一流的诗人,大自然的诗人。但论者责备陶渊明的“欲辩已忘言”没能象华滋华斯的诗那样,动辄数十行,甚而上百行地来对“此中”的“真意”进行讨论,辩析,而目为中国诗的短处。其实,他刚好说反了,华滋华斯那数十上百行的探讨,辩析,虽一时痛快淋漓,最终却将一个无法言说的诗境给肢解了,或者说狭小了诗境——他正处于陶渊明不愿站立的位置,因而,他没能像陶渊明那样见到“南山”。他只是得到了一些关于“南山”的哲学见解,这些见解是会在时间中褪色的,因为每个时代都会产生观察“南山”的不同的角度。而陶渊明的“南山”却始终浑然地立在那里,雨后一般的清新。

(11)、(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2)、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13)、(3)表现桃源人精神风貌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4)、《________》是“一部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作者________是我国一代翻译巨匠,文艺评论家。

(15)、(4)素湍绿潭。           湍:急流的水。

(16)、陶渊明,       (朝代)著名诗人,世称靖节先生。(1分)

(17)、(1) 凑合:将就。   (2) 滞笨:呆滞笨拙。

(18)、揭秘历史事件、还原历史真相!评说历史趣事、为你解密中国各朝代历史!有趣的历史故事、民间野史、古史杂谈,述古道今!让您了解有趣的历史放松心情,吸收历史精华掌控自己人生,无往而不利!我们的每条解密都会做到有理可言、有据可依,我们是一部非常具有参考价值的历史解密档案!

(19)、崔橹的《华清宫》,首句“草遮回磴绝鸣銮",从华清宫的磴道写起。入眼便是“草遮”二字。这二字极富特征,它说明华清宫的磴道上不仅仅是生有杂草,而且是杂草丛生,多而且大,已经把磴道给“遮”住了。“绝鸣銮”,是说皇帝根本就不到这里来了。这一句系自为因果句,又是因果倒装句。“绝鸣銮”是因,“草遮回磴”是果。诗人特意将因果倒装,目的是让读者由“果”想“因”,作深长之思。次句“云树深深碧殿寒”,紧承首句,由磴草写到云树。一个“寒”字,语意多关。首先是点明时令,当在秋天,此有末句“人倚玉栏干”可证。其次,说明皇帝久久不来,若大的宫殿久无人住,自然充满清寒的气氛。再次,昔日这里有皇帝常住,自是一片繁闹景象,而今人去殿空,自然感到心寒。以上二句写骊山磴道、华清宫殿,均为白昼之景。第三句“明月自来还自去",将笔一转,写骊山夜景,并逗出结句“更无人倚玉栏干"。骊山夜空的明月,以前是“自来还自去”,现在仍然是“自来还自去”,这看来并没有什么变化,但以前“明月自来还自去”时,还有“人倚玉栏干",而今却是“更无人倚玉拦干”。今非昔比,物在人亡,感伤。

(20)、(内容概述)画线句巧妙地捕捉到夜晚江面上的丁点渔火和水鸭子的鸣叫声,

4、陶渊明是哪个朝代的什么诗人

(1)、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有赖于他的散文和辞赋的,实不下于他的诗歌。特别是《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和《归去来兮辞》,这三篇最见其性情和思想,也最著名。

(2)、轩榭xuānxiè  嶙峋línxún  镂lòu空  蔷薇qiángwēi

(3)、D.最后以两位人物的高洁,映衬西湖格调清雅,并以苏堤和白堤(应是孤山)作为西湖代表性景观收束作品。

(4)、拟古,就是摹拟古诗之意。但事实上这组诗并无摹拟之迹,完全是诗人自抒怀抱。从内容来看,这组诗大多为忧国伤时、寄托感慨之作,其中多有托古讽今、隐晦曲折之辞。

(5)、(2)修辞手法不同。《忆秦娥》:拟人手法,“咽”字写出了“清溪”湍流的状态;用“洗”

(6)、奔丧sāng  差chāi使  簌sù  蹒跚pánshān  颓tuí唐  箸zhù  

(7)、点拨:重点理解“罔不”“因”“象”等词语。

(8)、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9)、(注释)①里湖、外湖:西湖以苏堤为界分里湖、外湖。

(10)、(1)人不独亲其亲。    亲:以……为亲。

(11)、俨yǎn然   阡陌qiānmò  髫tiáo  诣yì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13)、(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盖大苏泛赤壁云。

(14)、D.《卜算子》一词采用民歌中常用的决绝语,将女主人公缠绵而又深挚的感情表现得透人心骨,同时也使全词呈现出一股俊逸的风韵与优美的旋律。

(15)、B.颔联写当年宫中歌妓随陈后主一起被掳离故国,而战争留下的累累白骨依旧埋在江边古墓中。

(16)、(他们)自己说祖上为躲避秦朝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17)、请根据你对开头两句的理解,对“夜发”的环境作简要描述。(2分)

(18)、点拨:不要把“藉”误写为“籍”,“莹”误写为“萤”。

(19)、  点拨;“牍”、“淤”、“濯”“涟”“亵”等字字形较复杂,容易写错。

(20)、陶渊明流传至今的作品有诗一百二十余首,另有文、赋等,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他最著名的作品为《桃花源记》,描述了一个他所憧憬的桃花源社会,和谐美好且没有战乱,自食其力的社会。使得桃花源与乌托邦齐名,都代表了一个美好的幻想。

5、陶渊明是哪个朝代的诗人呢

(1)、(10)及郡下,诣太守。    及:到。诣:拜见。

(2)、(情感旨趣)可见诗人有着崇高的生活目标和美好的情趣。(意对即可)   

(3)、《醉花阴》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传说清照将此词寄给赵明诚后,惹得明诚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词数阕,然终未胜过清照的这首《醉花阴》。

(4)、辛弃疾,字________,号________。他与________一起被称为宋词________(派别)的代表。

(5)、(2)惟吾德馨。           馨:香气。指品德高尚。

(6)、陶渊明(约365—427年),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一作宜丰人 。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

(7)、点拨:重点理解“妻子”“邑人”“绝境”等词语。

(8)、卢挚则是元代影响较大的文学家。在他的散曲《沉醉东风·闲居》,吟咏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作品的语言、境界以及天然质朴的风格简直就是散曲版的《归园田居》。

(9)、(1)《答谢中书书》中表现山水相映之美的句子是高峰人云,清流见底。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10)、(2)罔不因势象形。       因:顺着,就着。

(11)、苏轼,字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书画家。他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为“________”,为“______________”之一。

(12)、胡祗遹是元代文化修养比较高的官员,为人豁达开明,心胸开阔。他在创作两首《双调·沉醉东风》中,第一首把贪官暴吏比作狼虎,并表达自己渴望逃离官场,与鸥鹭为盟。第二首则赞美山野中的渔夫、樵夫是不识字的士大夫,表达了自己对没有贪欲,知足常乐的生活的向往。

(13)、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

(14)、(2) 孕育: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15)、(补充:元稹《连昌宫词》“上皇(玄宗)正在望仙楼,太真(杨妃)同凭阑干立”)

(16)、(5)吞天沃日。      沃:用水淋洗。

(17)、(2)仅如银线。      仅:几乎,将近。

(18)、葛、萧、艾、木瓜、木桃、木李、荇菜、芣苢、桃、蒹葭。

(19)、陶渊明,名潜,字渊明,又字元亮,浔阳柴桑人。自号五柳先生,他去世后,友人私谥为靖节,后世也称靖节先生。

(20)、《潘妃曲》则运用直接抒情(直抒胸臆),表现出主人公泼辣率直的性格。

(1)、在陶渊明157首诗中,展现田园的方式多种多样,风格富于变化,具有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就写作的具体情况来看,有综合描写田园风光、叙述田园生活、抒发隐逸志趣的;也有将描写田园风光和叙述田园生活结合的;或者将描写田园风光和抒发隐逸志趣结合的;更多的则是单独描写田园风光,或叙写田园生活,或抒发隐逸之思。

(2)、(6)佛印绝类弥勒。       绝:极。类:像。

(3)、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明说过。    

(4)、《礼记》,又名《小戴礼记》,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________编撰。《礼记》与《________》《________》合称“三礼”。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得名,即对“礼”的解释。所谓“五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题分析:第三联先宕开一笔,然后又拉回到追念古昔的思路之上。夕阳西下时,刮起了风,滔滔长江中正行着几条船,风助浪势,不断地催送着那些船向前、向前;西半天上,渐渐下沉的红日也不时随着云朵晃动着,仿佛要被那风摇落下来似的。这种景象,使诗人想到:大自然的力量真是巨大的,那湖水不断地拥来新沙,日久天长,便改换了故洲的结构,如今岂不是唯见新洲而不见故洲了?

(6)、诗中的“凤凰台”位于今日的       (古称金陵)

(7)、楚汉争霸,双方的主人公分别是谁?分别写了哪首诗,请背诵一下。

(8)、“悠然见南山”的“见”,在《文选》《艺文类聚》本中曾作“望”,《东坡题跋》对此评判到:神气索然矣。“望南山”为何神气索然,“见南山”为何意境精彩,实因为这个“见”字,含有一种自然“呈现”的意思,就如同“桃花源”在渔人面前的偶然而奇妙的呈现;而“望”字,则带有一种寻觅索求的姿态——这样的姿态中,“桃花源”与“南山”将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迷失,徒遗一片虚无。关于“南山”,我现阅的《饮酒》诗后有这样的注释:江西庐山。或许注者还认为庐山这一风景名胜增添了陶诗的诗意。但说实在的,它完全败坏了我的兴致,比“望”字更令诗境索然。在陶诗给予我的想象中,“南山”的形象,似乎应是一抹淡蓝的色彩,为峰峦的线条所勾勒,浮动于时间与空间的某个距离,既不能逼近,却也并不遥远。写这篇文章之前,我从未尝试去探讨这一神奇的距离,因为陶渊明的“欲辩已忘言”的“真意”,在很大程度上,便存在于这一距离所撑开的空间,我害怕在探讨中将“真意”,将“南山”遗失。至于庐山,则不然了,我可以很容易地从我的所居地测量出到达它的陆路或水路距离,当地旅行社的广告更简洁:“庐山三日游”——就是说,只需三日的时间,即可穿越它。而对于神奇的“南山”距离,不仅现有的尺寸不能提供帮助,而且在我们与它之间,至少还包含着两种距离:由我们的眼睛到纸上文字的一段;再由文字到诗境中“南山”的一段。对于前一段距离,我或许还可以比划一番,对于后一段距离,干脆就是无所适从。无法得路之际,我想,我们是否可以换一种方式,即寻找某种参考,来想象一下那段诗意的距离及空间。

(9)、忽然黄色的烟雾从四周围涌起,人与物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

(10)、与唐宋相比,元代作家的身份显然更为复杂。唐宋时期,由于严格坚持科举制度,作家多为荣登仕途的官僚、处于入仕求学道路上的文人、脱离了仕途的士大夫这三类人。虽然这三类人的地位和前途不同,但他们的思想教育、价值观和人生目标是基本一致。但是,元代的作家却并非如此。由于科举停办,官员晋升的渠道和方式也有很大的改变。因此引来社会职业的变革,导致社会职业出现丰富性和多样性,这也使人们的职业选择不再单变得更加开放和自由。因此,作家的身份不再局限于官僚集体,而是更加的混杂,他们既有因祖荫而获高官的贵族,也有凭科举而入仕的官吏;既有王恽这样的翰林清贵,也有关汉卿这类依靠杂剧市场谋生的自由撰稿人;既有程度不同汉化了的少数民族,也有功底深厚的理学家或者是宗教僧侣。但是几乎所有人的创作中,都能找到陶渊明的思想影子,每个人的作品都诉说着他对现实的不满和逃离尘世的渴望。

(11)、A.以上两首诗用的是同一韵脚,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朗朗上口。

(12)、                          

(13)、B.本诗中的“阔”和“迥”展现了寥廓、清空的境界。

(14)、颔联“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颇有意味,请简要评析。

(15)、C.“值”通“植”,(此处应是“遇到”的意思)写诗人心生怜悯,手植松树让离群之鸟来此栖息。

(16)、  点拨:注意“罔”“箬”“篷”等字的字形。

(17)、B.颈联借法酒清琴,形神兼备地刻画自已美好情操。

(18)、(4)悉如外人。           悉:都。

(19)、(5)其两膝相比者。       比:靠近。

(20)、陶渊明的作品类型有饮酒诗、咏怀诗、田园诗、散文辞赋。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