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风文案 >

精选136句关于端午节的十首古诗(关于端午节 的古诗有哪些)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100首

1、关于端午节的古诗100首有哪些

(1)、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2)、  我记得四十多年后的一次同学聚会,有个男生说起这事。那时男同学也喜欢,想要一个小公鸡,一条彩线,还得向女生再三求情,并用一张洁白的纸和女生换。想起小时候的端五节,奇妙、有趣,那时的我们幼稚、单纯。

(3)、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4)、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宋·宋祁《屈原祠》

(5)、诗人感叹世道的不公平,如此大的江水却洗不清爱国忠臣的冤情。

(6)、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宋·苏轼《浣溪沙端午》下阕

(7)、这首诗的意思是旧时人们用绫罗布帛等制成小虎形,缝缀儿童臂上,认为可以避***消灾。将青翠的艾叶悬于堂中,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以辟邪驱瘴,有驱魔祛鬼之神效。天上的纸鸢在飞舞,粽叶香飘十里,用樽装酒水吃着肉。江面上龙舟竞发,彼此呐喊助威,还有一些人在江边悲壮地大声吟诵屈原的《离***》!

(8)、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9)、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苏轼《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10)、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上元竹枝词》

(1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2)、李清照婚后与赵明诚离居,久不见丈夫,愁绪难抒,适逢七夕佳节,她写下这首凄婉动人的词作。

(13)、作者从端午竞渡纪念屈原的千载冤魂说起,虽然忠烈之魂一去千载哪里还能回还啊,国破身死的屈原现在还能有什么呢。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在人世间了。

(14)、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一一贝琼《已酉端午》

(15)、苏轼在这首端午的诗中,描绘端午的习俗:童之臂、门之艾、菖蒲之剑、风筝漫舞、对酒当歌、龙舟竞发、诵君之赋,哪个不是美轮美奂的图画?

(16)、《上京次李学士韵五首》元/王士熙芍药阑前春信迟,燕京端午石榴时。双双紫燕自寻垒,小小白翎能念诗。《端午词》元/张宪榴花照鬟云髻热,蝉翼轻绡香迭雪。一丈戎葵倚绣窗,雨足江南好时节。五色灵钱傍午烧,彩胜金花贴鼓腰。段家桥下水如潮,东船夺得西船标。棹歌声静晚山绿,万镒黄金一日销。

(17)、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章句。——杨无咎《齐天乐端午》

(18)、赏析:端午节为农历五月初五月是仲夏,白昼越来越长,所以说“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时当端午,用盐佐食梅子,饮酒欢乐,木槿茂盛,芦苇发出清香,心情愉快的唐明皇祝愿天下安康长寿,以显示皇恩浩荡。

(19)、在元代诗人袁易的《重午客中》中是这样写的:

(20)、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2、关于端午节的十首古诗

(1)、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在世间。

(2)、晏殊九子粽新传楚俗,赤灵符验出仙方。汉宫尽祝如天寿,鹊尾鑪烟起瑞香。

(3)、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章句。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4)、黄榦村村箫鼓竞龙舟,萸菊巖前倚晚秋。老懒焚香书一卷,淡烟疎竹月侵楼。

(5)、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杜甫《端午日赐衣》

(6)、    五月佳节粽艾香,一年一度又端阳。赛舟龙起丹心志,花鼓敲开赤胆肠。

(7)、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8)、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9)、韩淲闻道菖蒲节,龙舟一一修。雨凉虽少憇,郡圃不妨游。

(10)、宋代诗人苏轼的《六幺令·天中节》中,则是一幅幅生动的民俗风景画:

(11)、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12)、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唐代杜甫《端午日赐衣》

(13)、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京都元夕》

(14)、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15)、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16)、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17)、二月二这天,雨后刚晴,青草和菜芽都借着雨水不停的生长着。游春的少年们骑着马,在渡口排成了行,可见出来游春的人真的很多。

(18)、小雨***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

(19)、听欸乃渔歌,兴亡事远,咽咽未能句。 君且住。能歌吾不如汝。悠悠鼓枻而去。

(20)、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3、关于端午节 的古诗有哪些

(1)、   湘汨龙舟竟渡,《怀沙》墨迹忠魂。楚客投江辞尽,有《离***》永留今。目送龙舟离去,一帘愕梦惊心。  蒲酒粽糕齐备,又迎端午来临。万古屈情天亦晓,故人遗恨无寻。往事如烟飘过,江山醉美如春。

(2)、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3)、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4)、端午佳节的黄昏被绵绵小雨浸润,我寂落的独自轻掩门扉。梁间的燕子带着它的雏鸟全都离开了,面对如此冷清的雨夜怎不让人黯然销魂,只能徒劳的向梁间寻觅燕子往日栖息的痕迹,怀念一下往日热闹欢欣的时光。

(5)、“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历代以来,到年三十还住宿在旅馆里的人,总会感伤地朗诵这两句,因为诗人已形象地说出了寥落支离的情绪。

(6)、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7)、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唐·杜甫《端午日赐衣》

(8)、萱草榴花,画堂昼永风清暑。麝团菰黍。助泛菖蒲醑。

(9)、赏析:诗人在端午日,看看山村中盛开的石榴花,然后包粽子、挂艾草、采药草,也在额上点了雄黄酒,傍晚忙完了,准备喝一杯。

(10)、   难忘小时候家乡端五节的气氛和感觉,极力想找回妈妈曾经做的凉糕那醇甜的味道。

(11)、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12)、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

(13)、淡妆浓抹,西湖人面两奇绝。菖蒲角黍家家节。水戏鱼龙,十里画帘揭。凌波无限生尘袜,冰肌莹彻香罗雪。游船且莫催归楫,遮莫黄昏,天外有新月。——赵长卿《醉落魄重午》

(14)、共葬鱼娘子斩蛟翁,穷欢赏。 麻与麦,俱成长。蕉与荔,应来享。

(15)、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宋·秦观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16)、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贝琼《已酉端午》

(17)、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耳不听、湖边鼍鼓。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时展卷,诵***语。

(18)、《五月芍药》元/马祖常红芍花开端午时,江南游客苦相疑。上京不是春光晚,自是天家日景迟。  《端午节饮客与赵伯高》元/虞集龙沙冰井夏初融,簪笔长随避暑宫。蜡烛烟轻留贾谊,铜盘露冷赐扬雄。南村久病思求艾,北客多情问转蓬。忽听满船歌《白苎》,翻疑昔梦倚春鸿。

(19)、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20)、这是一个爱国者在历史和现实中清醒清晰的定位。他的心像石榴花一样鲜艳,致敬屈原,致敬宋国。

4、关于端午节的古诗有哪些首

(1)、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文秀《端午》

(2)、槐夏阴浓,笋成竿、红榴正堪攀折。菖歜碎琼,角黍堆金,又赏一年佳节。宝觥交劝殷勤愿,把玉腕、彩丝双结。最好是,龙舟竞夺,锦标方彻。

(3)、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4)、   湘水茫茫,千重浪,怒涛东去。抬望眼,斑竹泪浸,九嶷岚翳。潮起洞庭吴楚掠,雨弥云梦潇湘泣。看浪激飞雪竞千帆,端阳里。   千载过,今犹记,《离***》怨,《国殇》涕。叹幽兰风剪,美人群忌。精卫衔石千古恨,汨罗诀唱春秋誌。待放舟把酒酹滔滔,忠魂祭。

(5)、《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北宋/黄庭坚 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6)、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

(7)、这首诗记录了作者在端午时节包粽子和编织五彩丝线小习俗,而所编织的彩线的来历是古代***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所以在端午节佩戴五色丝线以辟邪。门口挂菖蒲也是古代端午小习俗,因为菖蒲作为“天中五端”之首,它的叶子形状非常像是古代的宝剑,所以在民间过去也称它为“水剑”,说它能“斩千邪”。端午节期间把菖蒲悬挂在家门口,既能驱邪避害。

(8)、赏析:诗中提到的端午节的习俗:饮用菖蒲酒,雄黄酒点额,门上贴驱邪符。

(9)、    五月龙城漾绿,激情追念先贤。接力传承扬国粹,一同飞马扬鞭。寡欲蝇头微利,但求辞赋***篇。     胸纳青山峻岭,曲飞蓝野高原。热血奔腾多善感,汇成毫底波澜。才赏柳摇春色,又闻莺啭天边。

(10)、宋代诗人陆游在《乙卯重五诗》是这样描写端午的:

(11)、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一一范成大《鹧鸪天》

(12)、许应龙丹篆钗符綵缕鲜,承恩侍宴玉皇前。一年一度爲端午,此去应须亿万年。

(13)、事盛蛟龙见,恩深犬马知。 馀生倘可续,终冀答明时。

(14)、翻译:端午突遇风雨天气昏沉阴暗,汨罗江上无人凭吊逝去的屈原。

(15)、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16)、诗人感叹世道的不公平,如此大的江水却洗不清爱国忠臣的冤情。

(17)、《端午日赐衣》唐/杜甫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18)、兵辟神符,命续同心缕。宜欢聚。绮筵歌舞。岁岁酬端午。

(19)、王十朋客馆逢重午,石榴花正芳。吾庐开亦好,归去嚼天浆。

(20)、今天是端午,我看到竹叶向着人,四季常青,我看见石榴花在眼前特别鲜艳。我不需要感叹自己旅途漂泊,因为我走的是一条有着无限希望的大道,那条路,就是像屈原一样,将爱国进行到底,这条路不会有尽头,也永远没有尽头,因为民族是存在和向前的。

5、关于端午节古诗大全

(1)、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宋祁《屈原祠》

(2)、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3)、唐代诗人陈义在《菩萨蛮·包中香黍分边角》中描述了包粽子,佩戴五色丝线,挂菖蒲的小习俗:

(4)、《岁时百问》:“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5)、刘禹锡这首诗记叙的是沅江一次赛龙舟的活动。在州刺史的主持下,各队龙舟决一胜负。胜者欢欣,败者沮丧。赛后女子在水中嬉戏,与岸边彩旗相映生辉,为节日增添了无限的生趣。

(6)、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7)、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斗巧尽输少年,玉腕彩丝双结。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归棹晚,载菏花十里,一钩新月。

(8)、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9)、新愁不障西山雨。问楼头、登临倦客,有谁怀古。回首独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与。漾不到、潇湘江渚。我又相将湖南去,已安排、吊屈嘲渔父。君有语,但分付。

(10)、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在世间。

(11)、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唐·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12)、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淮安重午》

(13)、事盛蛟龙见,恩深犬马知。 馀生倘可续,终冀答明时。

(14)、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15)、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16)、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杜甫《端午日赐衣》

(17)、客舍宛如村。好事无人载一樽。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恰似当时枕上闻。

(18)、李商隐重午云阴日正长,佳辰早至浴兰汤。凉风入座无消扇,彩索灵符映羽觞。

(19)、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斗巧尽输少年,玉腕彩丝双结。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归棹晚,载菏花十里,一钩新月。

(20)、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1)、双翠碍枝长。长枝碍翠双。 色丝添意密。密意添丝色。

(2)、《午日处州禁竞渡》明·汤显祖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

(3)、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4)、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一长歌。

(5)、《端午》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韩翃是“大历十才子”之在《全唐诗》中与寒食节相关的诗至少有400多首,韩翃的这首独占鳌头。

(7)、客舍宛如村。好事无人载一樽。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恰似当时枕上闻。

(8)、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宋祁《屈原祠》

(9)、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间煮熟,早晨食用。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祝愿考生考上好的学校。

(10)、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 ——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11)、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12)、往恨湘累远,他乡楚俗同。流传存吊祭,汩没见英雄。

(13)、此意凭谁向说。纷两岸,游人强生区别。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

(14)、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15)、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____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16)、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代苏轼《浣溪沙端午》

(17)、晏殊披风别殿地无尘,辟***灵符自有神。九子粽香仙醴熟,共瞻宸极祝千春。

(18)、——宋 黄公绍《潇湘神 端午竞渡棹歌》十首录三

(19)、赏析:唐代人将五色丝线编织成带,佩在身上,称为“长命缕”或者“续命缕”,所以说“长丝续命人”。而“九子粽”源于九子蒲(一种蒲草),“粽子”又与“种子”谐音,寓意得子,所以用九子蒲叶包裹粽子,表达多子多孙的美好祝愿。“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说的是唐代皇帝会在端午节召请群臣宴饮。

(20)、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一一殷尧藩《同州端午》

(1)、这首诗歌的意思是在石溪住久了开始思念端午时节的场景,在驿馆楼前观看开始行动的时机。鼙鼓初击时似雷声,兽头吐威,万人冲破齐声呼喊,跳跃着的浪花与飞鸟争先恐后。多条船像龙一样的向前冲去,果然获得了锦标归来。

(2)、赏析:这里的“五丝”就是指百索、长命缕,表达了人们对长寿的一种期盼,反映出唐人乐生、重生的人生态度,他们追求幸福快乐的生活。

(3)、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____卢肇《竞渡诗/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4)、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淮安重午》

(5)、窦叔向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事盛蛟龙见,恩深犬马知。余生傥可续,终冀荅明时。

(6)、亦有鱼龙戏舞,艳晴川,绮罗歌鼓。乡情节意;尊前同是,天涯羁旅。涨绿池塘,翠阴庭院,归期无据。问明年此夜,一眉新月,照人何处?——宋·卢祖皋《小龙吟淮西重午》下阕

(7)、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汴京元夕》

(8)、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9)、这首诗歌的意思是作者从前总很湘江太远,无法亲自祭拜屈原,但是我在漂泊之中,看到了端午节和楚国一样的风俗。人们也在水边祭祀屈原,在***败落的时候,也涌现了很多铁骨英雄。

(10)、七夕节,又名七巧节、乞巧节、双七姐诞等,七夕,它是承载了中华几千年文化而最富有浪漫色彩的节日。

(11)、正是浴兰时节动。——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2)、   节前,孩子们就结伴去树林里拔艾蒿,去野地里拔一种开黄花的苦豆根草。回家后,摘下黄花放在铁勺里,加入白矾和少量的水,在灶火上烧开,将白线煮染成金黄色。晒干后,再配成五种颜色的线,搓成彩绳戴在身上,只知这是为了避邪、顺利、吉祥、健康。

(13)、这首诗记录了作者在端午时节包粽子和编织五彩丝线小习俗,而所编织的彩线的来历是古代***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所以在端午节佩戴五色丝线以辟邪。门口挂菖蒲也是古代端午小习俗,因为菖蒲作为“天中五端”之首,它的叶子形状非常像是古代的宝剑,所以在民间过去也称它为“水剑”,说它能“斩千邪”。端午节期间把菖蒲悬挂在家门口,既能驱邪避害。

(14)、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一-文天祥《端午即事》

(15)、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16)、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及内容相关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