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精品文案 >

精选132句老子无为而治的名言(老子关于无为的句子)

老子关于无为的名言

1、老子讲无为的含义

(1)、原文是: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2)、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3)、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老子《道德经》

(4)、“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在人治社会,人权、个人财产权皆不受保护,灾祸不期而至,所以,智者劝戒世人韬光养晦,功成身退。

(5)、(翻译讲解):诚实的语言不华美,华美的语言不诚实,善良的人不会花言巧语,花言巧语的人不善良;大智的人不杂博,杂博的人不智慧。

(6)、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老子

(7)、老子名言: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8)、老子名言: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9)、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10)、(感悟)有为者当明察秋亳,而对外又能守持柔弱。

(11)、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2)、(感悟)一诺千金,言出则必行。遇事思虑周详,才能成竹在胸,成就大事。

(13)、老子名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1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5)、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16)、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17)、(感悟)人无信不立,一个人不讲信用,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

(18)、“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此话意即:知道雄大的一面,但自己谨守雌弱的一面;知道光彩的一面,但自己安于暗昧的一面;知道荣耀的一面,但自己宁守卑辱的一面。中国人以柔克刚,太富有计谋了。

(19)、就像天对待万物一样,阳光普照,雨水滋润,而不是拔苗助长。

(20)、(感悟)体现了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只有不违背自然,不去强以为意,才能达到目的。

2、老子无为而治的名言

(1)、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48)

(2)、《道德经》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3)、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4)、0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5)、0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6)、(翻译讲解):善于为将帅的人从不夸逞勇武;善于作战者不轻易冲动发怒;善于战胜敌人的,不与敌人正面交锋,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谦下。

(7)、老子名言: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8)、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9)、“无不为”是指没有什么不能做,没有什么不去做,也没有什么做不成的。“道”是无为的,结果什么都“为”了。也就是只要你不妄为,乱为,什么事都可以做到成。现在社会是经济发展时代,也是自主创业时代,大小企业和公司层出不穷。老子提出的“无为”,确实有很大的现实管理指导意义。重在几点如下:可以推动人性化管理,更加服人心。员工会自然而然地,自觉自愿地,全心全意地工作。按“无为”来管理,结果就会使员工“自化”,“自正”。形成团结一致的工作作风,这样才能激发出无穷的业绩。

(10)、“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它一方面表现了国人的不竞争心理,另一方面不争小利而得大便宜,表现了国人的狡猾谋略。

(11)、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老子《道德经》

(12)、0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

(13)、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4)、本章从美丑、善恶 、有无、难易 、长短、高下、音声、前后等各方面,论证一切事物都是由对立双方组合而成的。老子则进一步指出,分别‘’高下长短‘’等,亦为动乱之端,教导人们应取法 ‘’元气生万物而不有‘’的道理,纯任自然而无为,方能‘’福德常在,不去其身‘’。养生也离不开这个原则,这是老子把本章命名为‘’养身‘’的深意所在。

(15)、《道德经》到了公元前206年-公元200年,被奉为道教经典,所以有学者认为《道德经》被分为八十一章有明显的道教的九九归一的思想,在内容的分割上未免牵强。但道德经前三十七章讲道,后四十四章言德,简单说来,道是体,德是用,二者不能等同。至清代魏源首次破此惯例而分《道德经》为六十八章,相对保持了每章的完整性。

(1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17)、(翻译讲解):合抱的大树,是从幼芽发起,九层的高台,是用一筐筐土积累的;千里远行,也是从脚下一步步走出来的。

(18)、老子名言: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19)、(感悟)揭示了量变与质变的深刻道理,只有从实际出发,一点点积累,才能成就大事。

(20)、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道德经》

3、老子关于无为的句子

(1)、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2)、大国之攻小国也,则同救之。大国之不义也,则同忧之。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4)、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5)、老子名言: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6)、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7)、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8)、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9)、(感悟)老子通过四对矛盾运动的分析,阐述了他的辩证法思想。他把这一原则归结为“柔弱胜刚强”,并认为作战和治国不能离开这一原则。

(10)、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11)、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12)、0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3)、圣人一切作为,如行云流水,义所当为,理所当然,一切顺其自然规律。做完事,如雁过长空,心无芥蒂,不落丝毫痕迹,看似无为实际是有为。

(14)、真正善于学习的人是没有老师或不固定老师的,只是善于观察自然界的变化,“闲观云物会天机”;善于观察别人的言行举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自古圣人无常师,善于在别人的指点下自己领悟,心有灵犀一点通。孔子曾问礼于老子,问官于郯子,问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谦学以受众益,故能成其渊博伟大。《周易·系辞传下》:“古者包栖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包牺即伏羲的别名,是渔猎畜牧时代的著名氏族首领,他哪有什么老师?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全是在观察天地万物的运动变化之后创造了八卦,探讨宇宙人生的哲学就是这么建立起来的。看到昼夜交替则知生死代谢,生死自然而然,不必悦生,不必恶死;看到四季递行则知人生规律和农事次序,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少学壮作中成老休;看到天雨地生,则知男施女孕,天地生万物,父母育众生;善易者不占,看到周围景物则可预知心中所挂之事,天人感应,全息脉动,忽然云开雾散则事必谐,骤来风狂雨暴不利出门。

(15)、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16)、山海争水,水必归海。只有善于为下,善待他人,才能得到人们的拥戴和支持。

(17)、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18)、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老子《道德经》

(19)、(翻译讲解):柔弱胜刚强,没有不知道的,但很少有人能做到。

(20)、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4、体现老子无为而治的名言

(1)、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4)、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5)、老子名言: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6)、草木莫不有种子,也就是核中之仁,仁包含无限生机和能量,春天来了,各种核仁生生不己以成众植物。草木之仁能生长化育,也惠利百姓,孔子因而以仁为核心创建了自己的哲学,人人都应像核仁一样,善于生发长养,惠益众生,参赞天地之化育。“仁者爱人”,由近而远,爱家里人,爱周围人,爱乡国同胞,以至于爱全人类,发挥自己的能量,积极入世,对社会做贡献。《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观察天地万物,看到它们都沿着一定轨道自然运行,从而创建了以道为核心的宇宙人生哲学,万事万物都有其运动规律、自然法则,顺应之则昌吉,逆背之则凶败。人身也是一个小天地,社会也是一个天地,和宇宙大自然一样,都按自身规律运转,故有道之人,“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顺应自然规律,内以修身,外以治国!

(7)、老子名言: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8)、语出《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粗的大树木,是生长于细小的嫩芽。九层高的楼台,也是源于一堆泥土。要到达千里远的地方,也要从脚下的第一步开始的。

(9)、(感悟)老子提出素朴、寡欲的主张。丝不染为素,木未雕为朴,见素抱朴谓:不为外物所惑而失其本真。老子主张人不能没有欲望,但不可有贪欲,更不能纵欲。

(10)、(翻译讲解):事物达到强盛之时,也就走向衰老。

(11)、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2)、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清静克服扰动,赛冷克服暑热。清静无为才能统治天下。——老子《道德经》

(13)、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1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6)、也许您每天面对的人多,事多。可这并不影响您无为~越是杂乱您就越要稳住,因为生活即是修行,生活即使修道!

(17)、老子名言: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8)、老子名言: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19)、(翻译讲解):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20)、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5、关于老子的无为的含义

(1)、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2)、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3)、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4)、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5)、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6)、语出《老子·第四十五章》。刚正的人看起来就像是会拐弯的,灵巧的人们看起来却显得有些笨拙,语言犀利的人看似是木讷。

(7)、“为无为,则无不治”(按无为的原则办事,没有不成功的)——君无为,臣民有为,所以“无不治”。老子真是高明、诡秘的人啊!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古典文学网的相关文章。

(8)、老子名言: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9)、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10)、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11)、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12)、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13)、老子名言: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4)、人道和天道正好相反,穷的越穷,富的越富。富人资源越多,赚钱就越容易;穷人整日为生活奔波,越是没钱,就越难赚钱。

(15)、(翻译讲解):把持拥有得多多的,不如适可而止。锤尖了又从而磨得锋利无比,不可能保持长久。满堂都是金玉,却无法永久的守藏。身处富贵而又骄纵无度,只能自取灾殃。

(16)、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27)

(17)、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18)、(感悟)治理国家,当施仁政。以暴治民,民必反也。

(19)、(感悟)此为老子精神修养论。了解自己,反省自己,战胜自己,实为做人之至要。“自知者明”,“自胜者强”实为千古名言。

(2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2)、(感悟)自知自爱,是人的自身修养达到很高境界的体现。

(3)、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老子《道德经》

(4)、(感悟)“柔弱胜刚强”,这是老子对自然的感悟,深刻提示了“道”的本性。

(5)、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6)、0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7)、《道德经》第三十八章:“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8)、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9)、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於贵生。

(10)、老子名言: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1)、问题的根本在于因为“尚贤”、“贵难得之货”、“见可欲”引起了这一系列的问题。因有欲才有为,无欲方生无为。

(12)、无为即自然。演化有三:无为无所不为,有为有所不为,不争自有成。老子把“无为”看作圣人“取天下”和“治天下”的手段。

(13)、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李耳《道德经》

(14)、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5)、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16)、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於贵生。

(17)、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18)、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9)、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20)、老子名言: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2)、(翻译讲解):天地长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其不是为自己而生存,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3)、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4)、民之从事,常於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5)、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第五章

(7)、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8)、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9)、老子名言: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10)、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1)、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12)、老子名言: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