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精品文案 >

精选108句论语十二章翻译及注释读音(《论语十二章》的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注音

1、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注音及解释

(1)、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够独立做事,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却不会逾越法度规矩。”

(2)、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yuè)何?”

(3)、孔子有时讲雅言,读《诗》、念《书》、赞礼时,用的都是雅言。

(4)、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5)、译文: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6)、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7)、试译:孔子说:“不怕别人不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理解别人。”

(8)、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反复练习实践了呢?”

(9)、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0)、翻译:读书的人不可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重任在身而路程遥远。

(1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3)、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如果发现自己也有),就要改正。”

(14)、试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求学;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没什么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耳根顺了;七十岁随心所欲,没有不合情合理的。”

(15)、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礼、乐等)六艺的范围之中。”

(16)、★阅读国学经典,可以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

(17)、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18)、故: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知识

(19)、好: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喜欢,爱好;乐: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乐。

(20)、孔子说:“只要自愿拿着十余干肉为礼来见我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

2、论语十二章翻译及注释读音

(1)、试译:孔子说:“周朝取舍了夏商两代的制度,集礼仪文化之大成啊!我遵从周礼。”

(2)、先进第十一 (主要记录孔子教育言论和对其弟子的评论)

(3)、孔子说:“不懂得天命,就不能做君子;不知道礼仪,就不能立身处世;不善于分辨别人的话语,就不能真正了解他。”

(4)、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译文: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但一个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6)、大意: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强调学思相结合。

(7)、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

(8)、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欤?”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9)、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10)、(心)以上所有,最终一个目的:入心。而乐之

(11)、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12)、(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3)、译文: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没有,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劳神无所得。”

(14)、(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1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6)、试译: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和颜悦色难以做到。父母有事,晚辈代劳;有酒食,长辈先用——这样子就可以称为孝吗?”

(17)、试译:孔子说:“用各种极端磨炼自己,极端的害处就没了。”

(1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19)、13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20)、译文:孔子说:“好啊,回了!一筐饭,一瓢饮,在陋巷,人不能忍受这种忧虑,颜回却不改变他的快乐。好啊,回了!”

3、《论语十二章》的原文及翻译

(1)、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2)、字词解释:故:旧的知识,知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可以凭借。以:凭借为:做,成为。

(3)、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4)、字词解释:川:河、河流,逝:流逝,斯:这,舍:舍弃。

(5)、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8)、(4)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10)、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比喻

(11)、翻译:花言巧语,装出和善的面孔。这种人,心里不会有多少“仁德”(这种人不会有真正的爱人之心)。

(12)、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欤!”

(13)、《论语》记孔子门人一般称字,如对仲由称“子路”,对端木赐称“子贡”,对曾参却称“子”,因为此书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记,再传弟子中有的曾受业于曾参。“三省”,多次反省。文言文中,“三”“九”皆有“多”义,不是确数。

(14)、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15)、子张问孔子说:“怎样才可以治理政事呢?”孔子说:“尊重五种美德,排除四种恶政,这样就可以治理政事了。”子张问:“五种美德是什么?”孔子说:“君子要给百姓以恩惠而自已却无所耗费;使百姓劳作而不使他们怨恨;要追求仁德而不贪图财利;庄重而不傲慢;威严而不凶猛。”子张说:“怎样叫要给百姓以恩惠而自己却无所耗费呢?”孔子说:“让百姓们去做对他们有利的事,这不就是对百姓有利而不掏自己的腰包嘛!选择可以让百姓劳作的时间和事情让百姓去做。这又有谁会怨恨呢?自己要追求仁德便得到了仁,又还有什么可贪的呢?君子对人,无论多少,势力大小,都不怠慢他们,这不就是庄重而不傲慢吗?君子衣冠整齐,目不邪视,使人见了就让人生敬畏之心,这不也是威严而不凶猛吗?”子张问:“什么叫四种恶政呢?”孔子说:“不经教化便加以杀戮叫做虐;不加告诫便要求成功叫做暴;不加监督而突然限期叫做贼,同样是给人财物,却出手吝啬,叫做小气。”

(16)、大意: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提倡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17)、(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18)、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大责任,路途漫长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的责任吗?直到身死才能结束,不是很漫长遥远的吗?”

(19)、试译:子张问:“今后十代的情况可以预先知道吗?”孔子说:“殷代承袭夏代的礼仪制度,废除了哪些,添加了哪些,是看得出来的;周代沿袭殷代的礼制,废掉什么,增加什么,是看得出来的。这以后要是有继承周代当政的,就是传承百个世代,也可以预先知道它。”

(20)、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4、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读音

(1)、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6)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3)、(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4)、《论语》是(  )的经典著作之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  )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5)、孔子说:“智慧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不畏惧。”

(6)、(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7)、孔子说:“上天把德赋予了我,桓魋能把我怎么样?”

(8)、(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11)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11)、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12)、孔子所谨慎小心对待的是斋戒、战争和疾病这三件事。

(13)、翻译:有了过错,别人都能看到;改了,人们都会敬仰他。

(14)、课本上的十二章论语,其中多为孔子的言行,一部分是孔子弟子的言行。《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选自《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15)、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

(16)、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欤?抑与之与欤?”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欤!”

(17)、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19)、(翻译)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被赐给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明而又努力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因此赐给他文的谥号。

(20)、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5、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注音版

(1)、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够独立做事,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却不会逾越法度规矩。”

(2)、试译:子贡问什么是君子,孔子回答说:“想说的话他自己先做到,别人就会跟从他。”

(3)、9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4)、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5)、禽虫十二章白居易禽虫十二章燕违戊己鹊避岁,兹事因何羽族知?疑有凤王颁鸟历,一时一日不参差。(不知其然也。燕衔泥常避戊己日,鹊巢口常避太岁,验之皆信。)水中科斗长成蛙,林下桑虫老作蛾。蛙跳蛾舞仰头笑,焉用鲲鹏鳞羽多?(齐物也。)江鱼群从称妻妾,塞雁联行号弟兄。但恐世间真眷属,亲疏亦是强为名。(故名也,江、沱间有鱼,每游辄如媵随妻,一先二后,土人号为婢妾鱼。礼云:雁兄弟行。)蚕老茧成不庇身,蜂饥蜜熟属他人。须知年老忧家者,恐是二虫虚苦辛。(自警也。)阿阁鹓鸾田舍乌,妍媸贵贱两悬殊。如何闭向深笼里,一种摧颓触四隅?(有所感也。)兽中刀枪多怒吼,鸟遭罗弋尽哀鸣。羔羊口在缘何事,暗死屠门无一声?(有所悲也。)蟭螟杀敌蚊巢上,蛮触交争蜗角中。应是诸天观下界,一微尘内斗英雄。(自照也。)蠨蛸网上罥蜉蝣,反覆相持死始休。何异浮生临老日,一弹指顷报恩仇。(诫报也。)蚁王化饭为臣妾,螺母偷虫作子孙。彼此假名非本物,其间何怨复何恩?豆苗鹿嚼解乌毒,艾叶雀衔夺燕巢。鸟兽不曾看本草,谙知药性是谁教?(尝猎者说云:鹿若中箭发,即嚼豆叶食之,多消解。箭毒多用乌头,故云乌毒。又燕恶艾,雀欲夺其巢,先衔一艾致其巢,辄避去,因而有之。)一鼠得仙生羽翼,众鼠相看有羡色。岂知飞上未半空,已作乌鸢口中食。鹅乳养雏遗在水,鱼心想子变成鳞。细微幽隐何穷事,知者唯应是圣人。(鹅放乳水中,不能离,群雏从而食之,皆饱而去之。又如鱼想子,子成鱼,并皆是佛经中说。)白居易《寒闺怨》唐诗原文及鉴赏

(6)、孔子说:“只阐述而不创作,相信而且喜好古代的东西,我私下把自己比做老彭。”

(7)、翻译: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 课文探究 本章谈学习方法

(8)、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9)、试译:季康子问:“要使老百姓恭恭敬敬、忠诚老实而又努力工作,该怎么做呢?”孔子说:“你自己待人接物能庄重自持,老百姓就恭敬了;你自己能孝顺长辈、慈爱晚辈,老百姓就忠实了;你自己提拔好人、开导弱者,老百姓就卖力了。”

(10)、(1)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11)、《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书,大部分记言,小部分记事,只有极少数篇章称得上是比较完整的文章。全书20篇,共512章,约15000多字。篇与篇、章与章之间没有内在联系,篇名无义,用的是每篇开头的几个字。如《学而篇第一》就是取“子曰:‘学而时习之’”的“学而”。

(12)、1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5)、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6)、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之他对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思想有着深刻的理解,而且贯穿于自己的言论和行动中。孔子对其品德修养尤其赞赏有加,反复赞叹“贤哉,回也”。这一章回环曲折,一唱三叹,高度赞扬了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读起来情真意切。

(17)、大意: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多学、多思、多问)。

(18)、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19)、寓意:学习方法不仅要强调“温故而知新”,而且要强调“知新”和新旧知识的融合。

(20)、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14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2)、试译:孔子说:“夏礼,我能够讲一讲,只是杞国的不足以验证;殷礼,我能够说一说,只是宋国的不足以验证。原因是典籍和贤人不够。典籍够、贤人够,我就可以验证它们。”

(3)、试译:孔子说:“射礼的要旨不在于中靶,动用劳役也要各尽所能,这是古代的规矩。”

(4)、国学经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传世之作,思考和表达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

(5)、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6)、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7)、试译:仲孙、叔孙、季孙三家大夫祭祀祖先时,唱着《雍》这首天子祭祖诗来撤除祭品。孔子说:“‘各方诸侯助祭,肃穆天子主祭。’《雍》诗的这一句如何用到三家大堂去呢?”

(8)、(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