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精品文案 >

精选142句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100字(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题目)

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

1、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悟

(1)、只要孩子对你怀着希望并且相信你,你就是一个真正的教育者、指导者,你就是生活的导师,你就是权威,是生活智慧的生动化身,是朋友和同志。

(2)、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名言,妙就妙在让学生超越自己。人们常把学生比作一棵小树,教师就是栽培小树的园丁。一旦小树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园丁心里何等之没美啊!培养人、塑造人,造就人,是教师敬业乐业,奉献进取品质的集中体会,是教师美好的理想与追求。一位好教师会发自内心地对自己的学生们说:“我希望,你们都能超过我啊!”

(3)、教育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而我也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不断学习,充实和丰富自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呵护与珍爱孩子幸福的年华。

(4)、在班级群里,对同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知道伟大的钟南山爷爷,李兰娟奶奶,还有向李文亮叔叔一样伟大的医务工作者;介绍火神山和雷神山,全国人民对武汉的支持和帮助;

(5)、  带着“有色”眼睛看孩子,在我们身边的教育环境中并不少见。我们简单的把孩子按学习成绩归纳,殊不知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没有重复,各有特色”。我们总简单的把一时的得失来评价一时的孩子,殊不知李镇西说:“不只是关心孩子的现在,也把目投向他的未来,站在未来的高度从事今天的教育”。

(6)、基于此,我认为,我们应当从小学生认识事物的心理特点入手,尊重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通过激发儿童阅读文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来提高教学效率。毕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教师不能长久陪伴在学生的身边,倡导学生自主阅读,养成良好自学习惯可以助力学生飞得更远。

(7)、  只是我很困惑,一本书的每一章节我都可以写一些感受,但是一本书的感受,我却不知道从哪里动笔。这是我的困惑,我究竟该从哪里动笔呢?

(8)、同学们通过活动发现他身上更多的优点,他通过各项活动展示了自己,获得了本该属于孩子的快乐,获得了同学们的认可与尊重,赢得了自尊。最可喜的是不但他的生活改变了,他的学习成绩竟然也略有提高,初二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他终于扔掉倒数第一的交椅,当他开心的向我汇报这一消息时,我也是感到由衷的高兴和欣慰。因为如果当初我只以学习成绩论成败,那么就不会有今天这个阳光男孩小健。

(9)、孩子厌学,相信这是很多家长都很害怕遇到的情况,他不会还好,最起码对学习还是有兴趣的,耐心教,请家教或者是报辅导班,都能够改善,但是孩子一旦厌学了,那就真的糟糕了,厌学的孩子根本就无心学习,不管你是报辅导班还是请家教,孩子左耳朵进右耳多出,知识根本留不住。我们要相信孩子这样说一定有一个重要的理由,要相信孩子不想上学行为背后一定有一个正向的动机。一定要让孩子相信,出现这种状况也是好事,问题是我们成长的机会,通过这件事,我们能学到什么呢?跟孩子一起找出原因,协商解决办法。当你听到孩子主动谈及某个话题时,不妨把谈话的主动权交给他,引导他说出自己的想法,再来对症下药。比如不想上学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为学习压力大,有的是因为人际关系不好,有的是因为老师喜欢体罚学生,只有找准了源头,爸妈才能“对症下药”,跟孩子协商解决办法。

(10)、采用对比的方法,较容易辨析出句子表达的不同意思。教师可以抓住句子中一些关键词语进行比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品析句子的方法。

(11)、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起因、经过(发展、高潮)、结果来分;游记、参观访问记以及写景的文章,大多可以根据地点的转移分……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使之经历提示、理解、巩固、运用,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给不同的体裁文章分段的能力。

(12)、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把他当做一个活生生的人来对待,其实孩子也有自尊心,而且一点也不比大人小。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在教师关怀学生人格尊严时,教导才能成为教育,就本质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关怀学生,让他经常具有作为智力劳动者的自尊感,作为公民的自尊感,作为自己父母儿女的自尊感,作为因自己崇高的意向﹑激情和成绩而变得美好起来的个人的自尊感。我们要让学生经常看到自己的成功,让他们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费力气,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获。

(13)、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是作为教师教书育人的主要凭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工作的人还经常会产生许多的“遗憾”,而把教学说成是一种“遗憾”的艺术。如何把握这门艺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是每一位从教的人所追求的一种目标和境界。怎么才能使得这种良好的愿望成为现实呢?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做了许多有益的并且是成功的探讨,不仅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学习的极好教材,也是从事教学工作多年的教师进行研究和探索的依据。  

(14)、正因为有以上的经历,所以当我读到闫老师写的《教学是教育这朵花上的一片花瓣》时,引起我内心强烈的共鸣,内心也更坚定了教育的信念——孩子不是学习机器,作为教育者有责任把孩子当作“人”来对待,教学重要,但它只是教育这朵花上的一片花瓣,育人更重要,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教育出一个心理健康,积极面对生活,对他人,对社会有价值的真正的人,我认为这也可以成为一名教师引以自豪的事。

(15)、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是发展的科学。他的光辉教育思想没有也不会停止,他战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当它在卫国战争中重伤住院4个月被问到工作的时候,他毫不犹豫的回答:“回学校”.他的生命献给伟大的教育事业,同时也推动了一个时代的教育的发展。

(16)、  跟随着刘祥老师,才知道原来读后感应该这么写——“对教育元素的深度探究”,即“教育读后感”。

(17)、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18)、  这改变了我的认知。以往我知道读后感,但是却是随性而写,感受到哪里写到哪里,往往并不是针对教育来写。如今遇见了,才知道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所写的读后感指向——教育。这是改变认知。

(19)、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教育实践中也曾有过这样的失误。那时,他刚参加工作,一个名叫斯捷帕的男孩,由于过分活泼、顽皮,在一次玩耍中无意把教室里放着的一盆全班十分珍爱的玫瑰花给碰断了。对此,苏霍姆林斯基大声斥责了这个学生,并竭力使这个闯祸的孩子触及灵魂,吸取教训。事后班上孩子们又拿来了三盆这样的花,苏霍姆林斯基让孩子们用心轮留看护,唯独斯捷帕没有获准参加这项集体活动。不久这个学生变得话少了,也不那么淘气了。年轻的苏霍姆林斯基当时想,这倒也好,说明自己的申斥对这个学生起了作用。可是不愉快的事件在他斥责这位学生的几周之后的一天发生了。这天放学后,苏霍姆林斯基因事未了,还留在教室里,斯捷帕也在这里,他准备把作业做完回家。当发现教室里只有老师和他俩人时,斯捷帕便觉得很窘,急忙准备回家。苏霍姆林斯基没有注意到这种情况,无意中叫斯捷帕跟自己一起到草地上去采花。这时斯捷帕表情迅速变化,先苦笑了一下;接着眼泪直滚了下来,随后在苏霍姆林斯基面前跑着回家了……这件事对苏霍姆林斯基触动很大。此时,他才明白了,这孩子对于责罚,心里是多么难受。他开始意识到自己以前的做法,是不自觉地对孩子的一种疏远,使孩子感到了委屈。因为孩子弄断花枝是无意的,而且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愿意做些好事来补偿自己的过失,而自己却粗暴地拒绝了他这种意愿。对这种真诚的、儿童般的懊悔,报之于发泄怒气的教育影响,这无疑是对孩子的当头一棒。此后,苏霍姆林斯基吸取了这一教训,在以后的工作中很少使用责罚。通常,他对由于无知而做出不良行为后果的儿童,采取宽恕态度。他认为,宽恕能触及学生自尊心最敏感的角落。

(20)、只是如今教育的局面已进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适当的惩罚也要战战兢兢,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不惩罚的办法只是对破坏分子有利,如果学校中没有惩罚,必然使一部分学生失去保障。”“凡需要惩罚的地方,教师就没有权利不惩罚。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也是一种义务。”

2、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100字

(1)、“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这句话就如同戴在每位老师头上的“紧箍咒”一样,甚至有不少专家举出自己在多长时间里教会“特殊学生”1+1=2来证明这句话是“真理”!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面对的是全班的几十个学生,如果一个上到了五年级都不知道1+1等于几的孩子,老师怎么抽出来时间慢慢从0补起?这是从可操作性层面来理解我对这句话的看法。

(2)、  或许在你眼中孩子有学习成绩好的,有体育成绩好的,有画画不错的,有唱歌很好的,有跳舞很不错的,但是却很少听见有人说“这孩子劳动不错”。

(3)、怎样培养母亲和父亲做好学校和家庭的协同教育工作

(4)、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如此之快,没有不断的学习就没有扎实的知识和开阔的思维,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孩子们的视野越来越宽阔,知识面越来越丰富,求知欲也越来越强烈,不学习只能是“坐吃山空”,仅仅靠课前准备几个小时已经不足以自如地驾驭课堂。我们说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我们的阅读也不仅仅是为了上好一节课,更重要的是要把人类几千年积累的生活经验和思想精髓传播下去,读书不仅是教师的一种喜好我觉得更是一种责任。我们应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去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读书,使自己所从事的这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成为你所具备的知识海洋的沧海之一粟,这样在教学生活才能应付面对一切而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会将工作当成一种负担。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使得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5)、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确:两句话都写“我”和闰土依依不舍的心情。不同的是第1句写的概括,第2句写得具体。第2句中虽然没有出现“不舍”一词,但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我”和闰土在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我们”都急得哭了,感情非常真实,突出了“我们”之间的情谊深厚。因此,第2句比第1句写得好。

(6)、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能把握住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学生在学习中的注意力不集中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备感头疼的问题,特别是学困生的思想特别爱开小差。其实很多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内心是很想学好的,但他们由于基础差,不懂的知识越积累越多,上课时就越不知从何学起.如果我们放任自流,他们的学习成绩会更差;但如果采用强制手段,效果肯定不好,即使看着他坐得端端正正,说不定这时候正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因为他们并没有从心底里认同!看来怎样才能使学困生的注意力集中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我们要想把握儿童的注意力,就应该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并使他们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劳动的一种自豪感。

(7)、在我们身边总有些“难教的孩子”,他们难教的原因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我们教师不应对他们失去信心。我们教师应千方百计地激发,保持学生内心深处那种学习的愿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用长远的眼光来看我们所从事的活生生的教育工作:一天从一堆沙土中淘出一粒金子,一千天就能淘出一千粒金子。”

(8)、而这样的人群的存在,只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都不怎么爱读书。其实一个人的思维品质取决于两点,一个是元认知,一个是思维模式。不读书,元认知非常有限,甚至少得可怜,不读书,思维模式枯燥而且单调。他们大脑中的知识是孤立存在的,终究不会长久。

(9)、如在教学《冬不拉》一课时,在教学第五自然段,指导理解“王子带着弓箭和捕兽夹,骑着骏马,翻过一座座高山,涉过一道道河流,穿过一片片树林,终于在一条通往夏季牧场的小道上,发现了瞎熊的足迹。”一句时,让学生把“一座座、一道道、一片片、终于”等词删去,让学生比较;句子有什么变化?学生通过比较,能够体会到:这些词用得好,它写出王子历经千辛万苦才来到瞎熊出没的地方,表现出王子要除瞎熊的坚定的决心。

(10)、对正确的回答,用“回答正确”“对”给予肯定。对不尽完善的回答,用“你还有要补充的吗?”或“看谁答得更准确?”来表示。对错误的回答,用“谁有不同的看法?”或“谁来帮他改正?”来表示。

(11)、不要害怕在每堂课上抽出尽量多的实践来掌握新教材!这将得到加倍的补偿。为理解知识而付出的脑力劳动越有成效,学生做家庭作业需要的时间就越少。

(12)、当你跨进学校的大门,决心把自己的一生献给教育人的事业。请记住,你不仅仅是活的知识库,不仅仅是一名专家,善于把人类的智力财富传授给年轻一代,并在他们的心灵中点燃求知欲望和热爱知识的火花。你是创造未来人的雕塑家,是不同于他人的特殊雕塑家,请谨记,你手中还紧握着雕刻的刀子和利剑。

(13)、苏霍姆林斯基在《寄语后来人》一文中,对后辈的教育同行们寄予了无限厚望,他把自己对教育未来的期望整理成八条教育遗嘱,对影响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细致地嘱咐。其中有一条,苏霍姆林斯基特别讲到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他说,要当作最宝贵的珍宝一般,保护儿童的信赖这朵最娇柔的鲜花。它是很容易折损,憔悴和被不信赖的毒汁毒死的。

(14)、做为老师,我们可能不能给孩子积累多少财富,但是我们可以给她足够的精神食粮,最令人骄傲的是,孩子开心学习的地方,也有我缔造的身影。我知道,我工作不光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孩子,为了更多的孩子,为了未来的孩子能扬帆起航。

(15)、亲爱的朋友!我想建议你:要影响学生的头脑。再没有比左右学生的思想更为有力的手段来左右学生的意志了。然而,只有当你在书的世界里享有丰富而充实的生活时,你才能影响学生的思想。只要方法得当,最敏感、个性最独特的、固执任性的、“好造反的”和桀骜不驯的学生,也能变成读书迷。用书籍和智慧去驯服他们吧!

(16)、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中,“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中的“才”字,与“从发起冲锋到结束,才二十分钟”中的“才”字,意思是不同的。前一句话中的“才”字,表示烧的时间很长,表现了邱少云同志忍着烈火烧身的长时间痛苦,充分表现了他英勇顽强,为革命事业不怕牺牲的精神。

(17)、切莫把给学生评分作为检查知识的唯一目的。要使评分尽可能跟其他目的结合起来,首先是跟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发展和加深结合起来。

(18)、良好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习惯让人受益一生,好的习惯更是终生自带的“监督管理员”。好的习惯需要父母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坚持养成。不同的习惯在不同的时间段养成,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3到6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己吃饭、穿衣,按时吃饭,按时睡觉,按时喝水等。6岁以后上学了,在一二年级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放学到家后先做作业,然后才能玩。习惯的养成很考验父母的坚持和毅力,好习惯一旦养成,后面的教育和养育就会很轻松。

(19)、我坚信,如果一个人能通过自己的劳动确立崇高的思想,那他就会成为一个自豪的、刚正不阿的人。这样的人能珍爱神圣的事物。

(20)、《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是他一生心血筑就的纪念碑。人们在这纪念碑面前,可以玲听到许多烩炙人口的有益教诲;可以汲取到许多用来丰富和指导自己工作的理论和经验;它可以作为一面如何做人的镜子,给人以启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养人的教科书、素质教育的教科书,给人以借鉴。我选了其中三段著名的话,来谈谈我读书的心得。

3、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题目

(1)、赛诗会很有意思,有的孩子把老师歌颂的太伟大了,蜡烛之类的语言不绝于耳。我告诉孩子们,别人的老路不要紧跟着,要有自己的创新。学生王悦满脸喜悦地举起了手,她说《老师,生日快乐》这首诗是她为老师专门创作的,诗中写道:在今日,百合姑娘齐刷刷地绽开笑脸,我和百合花一起向您说声:老师,辛苦了!虽然同学们总惹您生气,当您看到我们的作业进步时,您一定会为我们自豪!

(2)、通过送诗,陶冶学生情操,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还可以帮孩子找到自己的优点,树立自信。诗歌中的语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生比较易于接受。如:诗歌中有“我发现---教室里的每一个孩子都很美,每个孩子都形态各异。”这句话,结合大扫除活动,她表扬了干活主动积极的朱宇川、吃苦耐劳的`李阳,写字很漂亮的大部分同学。通过这些事例,她想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美,让每个孩子发现身边的美:有的孩子找到了乐于助人的王思雨的美;有的孩子找到了为班里做好事的张倩的美。发现“美”的过程,不就是触及孩子心灵的过程吗?

(3)、不可让学生在首次学习教材时肤浅地理解事实、现象和规律,不可让他们在首次学习语法规则时出差错,在首次学习数学定律时不正确地做例题、不正确地解习题等。

(4)、小学教师们!你们最重要的任务,是打好牢固的基础知识。

(5)、                               ---李艳妮

(6)、在此书中作者提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女教师退休前,举办了一次隆重的晚会。这位即将退休的女教师事实上还相当的年轻,她从20岁开始工作,到退休也不过45岁。为什么这么年轻就要退休呢?大家都不理解。奇怪的是,这位女教师连多工作一天都不愿意,恰好当她在学校工作满25年度那天离开工作。她的告别讲话,消除了所有的疑问。她说:“亲爱的朋友们,我离开是因为学校工作不是我喜爱的事业。我在这个工作中得不到满足,它没有给我任何乐趣。这是我的不幸,是我生活的悲剧。每天都盼望着课快些结束,喧哗声快些消失,可以一人独处。你们感到惊讶,一个45岁的妇女就离开了工作,而她的健康还很好。不,我的健康不好,已经受了内伤。受内伤是因为工作没有给我乐趣。我的心脏病很重。劝告你们,年轻人,自己检验一下,如果工作没有给你们乐趣,那就离开学校,在生活中正确地判断自己,找一个心爱的职业。否则工作会使你们感到痛苦。”思考一下这个悲伤的故事。健康、情绪、充实的精神生活、创造性劳动的乐趣、从心爱的事业中得到满足,都是紧密联系、互相制约的。如果对教育事业没有无限度热爱而强迫自己去做这份工作,不仅教育不好孩子,还会给自己带来身心的损害;如果在教育工作中找不到半点的乐趣,那么这份工作简直就是一份煎熬,一份折磨。与此相反,如果是一位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在工作中找到了无穷的乐趣,并且发现了自己的价值,到么这种人生绝不会像那位女教师一样悲哀。这让我想起了曾经听过的一句歌词:因为爱,所以爱。在选择做老师之前,我们每个人都要先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的热爱这份职业,这样才会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工作中的一个个难题。

(7)、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多创造机会让学生有效地说话练习。例如,我在学生自学后,让学生都开口“说”,或“自言自语”或“找同学分析、辩论”。这样,每个学生都增多了说话的机会。

(8)、每一堂课都准备了一辈子。这种准备就是阅读。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江河。阅读不是为了明天上课,而是出自本性的需要,出自对知识的渴求。

(9)、教师的智慧不是堵塞道路,而是开拓道路,照亮一条知识的路。这让我想起了另外一句给我启发很大的话,“方向比方法更重要”,“决定一个人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作为一个教师,要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不仅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具备再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在一生中保持他学习的训练的连续性,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获得一辈子生存的准则、信念与热情。所以,我经常跟学生说,要永远相信,“我是优秀的,不过,我还可以更加优秀!”因为,据我的观察,大部分的孩子们,往往踏实有余而自信不足。所以,我告诉他们,学习成绩不能完全决定一个人的未来,要始终对自己有信心,始终不断地努力。所以,在更多的时候,我们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一个舞台,一个肯定自己价值,发现自己潜力的舞台。   

(10)、教师引导学生变换不同的语气朗读句子,学生从读的比较之中很容易地体会到作者一一罗列时间的写法,不仅写出挖掘的时间之长,更表现出父亲挖掘过程的艰辛。

(11)、集体是教育的工具,怎样建立集体,它靠什么来维持

(12)、生:我觉得这一定要有过人的毅力,不然绝不可能坚持下来。

(13)、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14)、学校不是只给学生死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对某门学科的兴趣,成为他的爱好。

(15)、“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作为一名教师,读书很重要,读教育名著更重要。疫情居家,反复品读了《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这本书。

(16)、这是发生在我和女儿之间的故事,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那么,同理,良好的师生关系,更应当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信任往往又是和真心和童心联系在一起的,面对十二三岁的孩子,我们不光只想着让他们怎么样掌握知识,强行把他们拖入一种疲劳的状态,更应当使他们的身心充满欢乐,这样才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17)、苏霍姆林斯基既是一名教育科学家,又是一名教育艺术家,他所创造的美丽的作品永远是我们的楷模。

(18)、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生涯中,他首先关注的不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学生的心灵,他把保护孩子免受苦难的煎熬看成是教师最重要的使命。他认为成年人偶尔说出的一句话,或者一次偶然的沉默,都会像锋利的刀子一样伤害孩子。因此,闫老师认为“小心翼翼地保护这些柔弱的心灵是教育中最复杂、最重要的任务。只有这样,教育这朵花才能开放得鲜活美丽,也只有这样,教育中的那片花瓣_____教学,才能鲜活美丽”,这些发人深省的语句表达她对当今教育教学一些短视与功利行为的看法,更表达她的期望,那就是教育应该有超乎功利的追求,那就是要教育学生做一个真正的人。

(19)、谁在教育儿童,什么在教育儿童,在教育方面什么取决于教师,什么取决于其他教育者

(20)、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探索欲,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想如此做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我都讲了好几遍了,学生怎么还不会呀"这种情况了。因为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有时会忽略学生能过理解什么、应该理解什么。教师应该让学生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以此发现学生存在的阻力与困难,引导学生客服困难并解决问题。学生这样获得的知识才会真正的掌握的牢固,真正成为他们的财富。

4、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小学老师

(1)、不难看出像这样的女老师的确是在“认真备课”,然而这样的认真似乎走错了方向,给学生的发展带了难以弥补的损失。大师举的这个案例是想告诉我们,课堂上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活动,即教师要把学生的脑力劳动放在注意的中心。课堂40分钟里,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习知识,更应当使学生感知、理解知识的过程,最大限度地包含学生从事的积极的独立劳动在内。学生不应当单纯地听讲和思考,还应当动手做有些事。思考应当从“做事”中反映出来,只有这样,所有的学生才课堂上才肯思考,不注意听讲、思想开小差的情况才会消失。大师的这番理论,是我们现在小学科学以探究为核心的思想的根源,不仅要让学生知道知识,更让学生通过多种不同途径的亲身体验去感受知识的获得过程,同时发展学生各种能力和思维素养。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想象学生的脑力劳动在不断有效地进行着。

(2)、必须教会少年阅读!为什么有些学生在童年时期聪明伶俐、理解力强、勤学好问,而到了少年时期,却变得智力下降,对知识的态度冷漠,头脑不灵活了呢?那是因为他们不会阅读!(P212)

(3)、每天,每个星期,在我们英雄时代的活生生历史上都会揭开新的,就像上述两个英雄事迹一样光辉的一页。朋友!要善于为青少年打开这本书。应当打开得使这本感人肺腑的书没有一页不被读到。

(4)、   第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严慈相济。 

(5)、父母之爱子,当为之计深远。如果我们放眼五年、甚至十年后,我们的孩子都会面临:老师,我把孩子交给你的现状。与其把孩子交给别人战战兢兢,不如把孩子放在自己为之奋斗的蓝图里,用我们的专业,来为孩子开创一个未来,让孩子在自己理解、熟悉的教育体系里快乐成长,我不愿把孩子交给谁,成为别人的实验品,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任何时间段出现的错过都无法弥补。我们的书香校园如果发展良好,这将是我们能送给未来孩子最好的礼物。

(6)、生:我从“成吨”、“0.1克”这两个词中知道居里夫人要提炼的矿渣非常得多,镭却极少极少。

(7)、另外,对于一些特殊句式的句子,可采用变换句式的方法加以推敲、比较。例如将反问句变换为陈述句能让学生理解的更容易,但反问句表达的语气和感情更强烈些,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反问句与陈述句的改写训练,慢慢让他们感受到句式带来的不同情感倾诉。

(8)、这么多的花圈又说明了什么?说明送花圈的人多。送花圈的人多又说明了什么?说明鲁迅先生得到了许多人的爱戴。通过这样一个“堆”的挖掘,带起了学生对整句话的理解,由对这一句话的理解,体会到了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比爱戴和深切怀念的感情,实现了从词到句到文到感情的理解流程。

(9)、  读后感的“引-议-联-结”写作框架,这对于我而言是全新的内容。从未接触过的“新鲜事”,原来读后感应该这样写——不是随性而感,而是将“感”理性的聚在一起。只是虽有框架,但是“感”才是主旋律。没有感,再好的框架有什么用呢?

(10)、正如苏霍姆林斯所说我们的崇高的使命就在于:要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选择这样一条生活道路和这样一种专业,它不仅是供给他一块够吃的面包,而且能给予他生活的欢乐,给予他一种自尊感。

(11)、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作为教师,我们要让学生体验到尊严感。要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如果不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12)、师:知道成吨有多少吗?——操场那样大! 0.1克镭有多少吗?——它比我们圆珠笔笔尖还小。(课件将这两个数字变红)请把这两个词对比着读一读,看看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生喃喃的读词)

(13)、还记得我第一次听到“老师,我把孩子交给你”的时候,做为老师,我心中的感动,同时,更多的是,我做为家长内心的忐忑与不安。因为文章中那个母亲的心声,就是我内心最真实的感受。我为我自己孩子的择校、成长无时无刻不在担忧。当我怀着非常忐忑的心把孩子交到别人手上的时候,我担心的不仅是她的学习,更多的是她是否能健康快乐。两周后,当孩子拿着荣誉卡回来,周末欢天喜地的想要去学校,这是做为家长最开心的事。

(14)、那些真正能够不断被人们捧起的书籍,总是有其强大的生命力的,总能冲破时间与空间的束缚到达我们的手中,抵达我们的心中。倘若教师、父母、孩子三方真正缔结为教育的同盟军,那时教育势必突破困局,得以成长壮大,成为现实生活中真正大教育了。

(15)、我们上课时有时说“这堂课上得很没劲”.原因也许不同,但教师讲课时激发不出学生的真正的激情可能是最重要的。教师对教材讲述的含糊不清,针对性不强,以至于在孩子们那里形成了一种沉闷的感觉。教师对教材无所谓的态度,立即会传递给学生,这样一来,教学内容似乎成了架设在师生之间的一条鸿沟。面对着难以逾越的宽度,试问学生怎么能精神得起来呢?在这样的课堂上,比起那些需要注意力集中和内容丰富的课来学生本不需要紧张,但却前所未有的感到疲惫,也许只有下课铃才能让他们更兴奋一些。

(16)、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是回归人本性的科学。他不断探索儿童成长最本源的认知规律,并努力使用符合这种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去实施教育,并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这篇优秀的博士论文中对人科学的成长做了详细的论述。

(17)、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能立志从教,并取得了如此伟大的成就得益于他的启蒙教师安娜·萨莫伊洛英娜。这位女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不仅是孩子们的老师,也是孩子们亲密的伙伴。她讲课时学生们都有浓厚的兴趣,所教的知识常被学生铭刻在记忆之中。她常带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引导学生思考许多问题,学习了不少东西,明白了许多道理……这使幼小的苏霍姆林斯基不仅爱上了书本,爱上了同伴,爱上了大自然,而且他更尊敬这位老师。他向往着自己的知识能同老师一样渊博,向往能象老师一样。从这时起,苏霍姆林斯基逐步树立了从事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志向。因此在七年制学校毕业时,他毅然决定报考师范院校,后来一步一个脚印,从一个普通的教师成长为一名伟大的教育家。教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是学生健康成长直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对学生的影响、发展作用极大。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对他们的教育做到“爱心、耐心、恒心”,直到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为止。

(18)、我不想对每本书做总结,脑子里总是映着苏霍姆林斯基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所需因素的系统性研究。从学习认知、情感、信念、道德、性格、心理、学习、爱情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角度做出了系统的分析;另外从集体责任感以及对家庭、社会、祖国的热爱等角度分析如何让学生拥有这种情怀;从善与恶、勤与惰、孝与逆、善良与冷漠等角度分析如果让孩子拥有一种健康的处世态度;从阅读的影响、劳动的价值、思考的作用等方面分析一个人成长所需的关键因素。从教师能力培养、教学能力、学生沟通等角度分析教师这份神圣的工作。

(19)、生:我注意到了“挖”字,父亲是用手在挖,从“挖”字我感受到父亲的劳累,挖掘得十分艰苦。

(20)、在世界语言文字中,最美丽最灿烂的就是汉语,它以其深刻的富于变化的奇特魅力吸引着我们。汉语中很多词语是多义词,即一个词有几种不同的意思,因此,在理解这些词语时,如果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则很难弄清它的准确含义,在阅读教学中,就要联系它所在的语言环境,进行一番挖掘、品味和揣摩,才能准确理解它的意思。

5、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

(1)、                               ---徐蓓

(2)、读书可以充实生活,特别是读有影响力的书。教师岗位从教多年的我,阅读了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深感此书的意义深远,深感自己对教育理论、教育专著思考甚少,深感自己的底气不足。我记得多年前阅读过这本书,近期从新阅读,仍感触良多,有重新阅读的必要。为自己定下每天读书,充实自己的生活,也为自己在今后的教师生涯中积累更多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言行,不断提升自己。

(3)、如在教学《少年闰土》中最后一段时,我出示了以下两个句子让学生比较,让学生说说哪个句子写得好?为什么?

(4)、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提倡老师们阅读,提倡师生共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会阅读,则不能生活,也不会获得幸福。阅读是人生的必须,一个人能否获得幸福,乃至于能否像一个人那样活着,都取决于他是否能够阅读。我们要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5)、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乌克兰的著名教育家。他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人道主义。相信人,相信每一个孩子是他的教育信条。

(6)、学生对学习的热切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的动力。培养这种愿望与学校整个教学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它的实现首先得依靠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与激励,作为教师的我们,更要时刻注意克服那种令学生昏昏欲睡的课堂语调,用饱满的热情激发学生求知的动力。

(7)、他的脸红不是因为亚热带的气候,而是因为那天太阳不忠,出卖一九九四年夏末心动。

(8)、良好性格的培养。 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人的性格是由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综合决定的。按性格的外现元素分,又有外向和内向之分。性格外向的孩子活泼好动,作为家长要注意正确引导,可以让他多参加一些体育活动,防止因为好动在外惹事生非。性格内向的孩子,家长更多地要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因为相比于人向外的行为,人的心理问题不容易被发现,若某一天发现有问题,往往问题就严重了。

(9)、关怀身边的每一个普通人,相对于这个社会,我们都是普通人。做为教师,我们要努力把一个个普通的孩子,变得更好更强,给未来的孩子提供更多选择的权利,给孩子的未来添砖加瓦。

(10)、教育家对这事一直念念不忘,他感慨道:“这老人非常善良,他对儿童的理解影响了我的一生。”后来他当上了校长,很重视学校的整洁和美化,花房里盛开这玫瑰花鲜艳夺目,组成一道美丽的“风景”吸引了全校师生的观赏,有一次他在校园里巡视,发现一个大约4岁的小女孩,摘下一朵花,拿着它向外走,教育家没有训斥她,而是和颜悦色的问她为什么摘花,小女孩说是为了让她那生病的奶奶看,教育家听完很感动,摘下两朵花说:“孩子一朵花奖给你,因为你小小年纪就很有爱心,另一朵送给你妈妈,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一个懂事的孩子。”

(11)、师: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挖了36小时,而是要罗列时间?现在让我们试着从朗读中体会体会。请把描写时间的词语,读得语气一个比一个高。

(12)、把教育失误,变成教育财富。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自己,造就自己,完善自己。这正是做教师的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让反思成为教师成长中的好习惯。

(13)、当父母坚持这样做,每一个契机都去表达你们的理解和信任的时候,孩子慢慢就会慢慢走过这个时期,就会越来越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你们需要的是耐心和坚持,成绩暂时不要管她,上不上学暂时也先不管他,先让孩子能放松一点,开心一些。和孩子进行诚恳沟通,以真诚、关怀、宽容、体谅的态度对孩子的处境表示理解,以自己曾经在学习上所遇到过的困难和挫折引发孩子的同理心,使孩子道出她内心的所思所想以及在学习上所遇到困难或挫折,帮助孩子走出心理困境。

(14)、世界上的书籍千千万万,但是只有一种让人当初一见钟情,之后则要常常拿起——哪怕抚摩一下也好,这种书往往蘸着生命的汁液用心写就。《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无疑属于这样的精品。

(15)、教育决定未来。今日中国的教育状况决定了今日青少年的精神品质,因而也决定了未来中国的社会面貌。“大教育书系”传播正确的教育理念,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16)、我在看完朱永新教授写的《我的大学理想》与《我的阅读观》之后对教育这个神圣的词有了更多的渴望。书中大量引用了乌申斯基、马卡连、昆体良、加德纳、孔子、苏霍姆林斯基等著名教育家与学者的著作,使得我深深的感受到自己对于教育的理解如此浅薄,没有体系。因此我决定拜读《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在2012国庆8天长假里,我把自己锁在屋子里,过着“吃饭—看书—休息”加上晚上锻炼的简单而充实的生活,也让我掀起了对于教育理解的那份狂热,还有一夜梦见苏老对教育的狂热所散出那灿烂光辉的光芒。在这近4500页的长卷里,掩藏着苏霍姆林斯基倾注着所有的心血:《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集体的方法》,《年轻的一代共产主义信念的形成》,《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我把心给了孩子们》,《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帕夫雷什中学》,《和青年校长的谈话》,《论文集》。

(17)、奥苏霍姆林斯卡娅教授在致教育科学出版社的信中这样评价他的父亲: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部著作都是面向教师、教育家、教育者、父母和自己孩子们的。他把自己的思维、思索、建议和见解全部倾注在了他的著作当中,即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教师和父母应当历经何等艰难之路,才能使孩子成长为好学上进、聪颖、心地善良而高尚的人和好公民。因此,这不是方法、技术之作,而是实践大作、心血铸就

(18)、“爱学生,了解学生,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是对学生最真诚的职业态度;尤其是《我把心给了孩子们》与《公民的诞生》,是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的热爱最真实的写照。读这两本书也许是平淡无奇,但是那种对学生真诚的爱,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把教育视为生命却在字里行间时刻体现。()《公民的诞生》详细论述了少年叛逆期的心理过程,以及如何培养少年在这阶段的成长。

(19)、   以上是我在阅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时所获得的一些粗浅的体会,我要努力把这些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提升我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带领学生们共同进步与发展。

(20)、总之,教师要特别珍惜学生发言的机会,尽可能使他们从每次的发言中都能享受一次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另外,教师要善于鼓励、引导,激发学生想别人想不到的,说别人没有说的,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的目的。

(1)、生:居里夫人是凭着她那种锲而不舍,为科学奉献出自己一切的精神去提炼的,所以课文说这0.1克镭“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2)、把每个学生引导到书的世界中去,培养他们热爱书籍,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的指路明灯——这有赖于教师,有赖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什么地位。

(3)、我们有时会很不解地说,“这道题我都讲了好几遍了,可学生还是没做对?”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后,我不得不承认是错怪学生了。其实,我们在讲解时,有时忽视了学生应该理解什么,在思考过程中应达到什么目的。思考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脑力劳动。教师越是善于把学生的思维活动赋予解决问题的性质,学生的智力也就能越积极地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学习中的阻力和困难也就越清楚,因而脑力劳动的过程也就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难的过程。那种认为把教学内容讲得越清楚,越明白,学生的问题就会越少,他们的知识就会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师,是大错特错的。好老师决不会越俎代庖地替学生解决难题,他们对学生的关心首先表现在让学生明白摆在他们面前的困难是什么,要想克服困难,不仅仅需要孩子们集中极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们付出极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识,不仅仅要在学生面前揭示教材内容的本质,而且要教给学生怎样思考,让他们独立地自觉地深入到教师的详细讲解中来。

(4)、对后进生我一直认为这是智力问题和一个人的品质问题,无论是谁,无论用什么方法教育都是无济于事的,很多道理只能从理论上行得通,而实践中要想让一个智力有问题的人有进步有发展是不可能的,要让一个品质不好的人真正弃恶从善也是不可能的,也就是所谓的“本性难移”,对现在很流行的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嗤之以鼻。

(5)、他认为:当学习困难的儿童跟能力较强的儿童在一起上课学习的时候,需要对他们加以特别的关心和有耐心。不要有一句话,不要有一个手势使得这种儿童感到教师已经对他的前途失掉信心。同时提醒我们:不要强迫儿童尽量长久地死抠书本,而要培养智慧,发展大脑,教他去观察世界,发展儿童的智力。读了这本书,我认为我们当教师的人应当记住:对于每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不管他已经被耽误到了什么程度,我们都应当有爱心、信心、耐心。要相信人人能成才,特别要关心后进生的成长,但也不要把他们看得和优秀学生一样的能干,这样只会越学越死,越学越笨。而要更注重锻炼他们的思维,发展智力,为他们今后的不断学习,不断发展打磨“脑机器”。

(6)、文章的变化主要指文章中文字的某些变化。这些变化,有些是围绕同一主题引申演变的。教学时,抓住这些变化比较分析,能更好理解文章内容,领悟中心和主题。

(7)、听过专家的引导,我认为我们教育者要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一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每一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性格,孩子们是有差异的。 

(8)、学生的个人自尊心决定于他的学习成绩,而学习成绩则决定于教师的善意,当然,也决定于学生的心灵肯接受教师的善意到什么程度。尊敬的同行们,请记住,学生的学习成绩、个人的自尊心,是你创造性劳动乐趣的火花。只要这火花在发光,你就会感到自己精神生活的充实和创造劳动的乐趣。

(9)、还有一种是增加比较。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在教学“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一句时,在句子上添词变成“我们走吧!”让学生进行比较,学生能够体会出课文的句子用得好,因为能够表达出班长马宝玉的坚定,毫不犹豫。语言简洁、有力、掷地有声。

(10)、优秀品德的教育。 真正的教育是让孩子有一个优秀的品格,也就是品德和性格的教育。品德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的立身之本,只有品德健全和优秀的人,才能在社会中担当大任,做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相反,如果一个人的品德不好,越有能力对社会的危害就越大。

(11)、对于读过许多课外书籍的学生来说,课堂上所学的任何新概念、新现象,都装入了他得之于书籍的体系之中,于是,课堂所讲的科学知识便具有特殊的吸引力:这种知识被视为必不可少的东西,有助于弄清楚“头脑中已有”的知识。

(12)、但苏霍姆林斯通过多年的教育工作的实践,和对儿童的脑力劳动和神生活的研究,深信:儿童学习困难,功课不及格,落后于别人,其原因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在于儿童在童年早期所受的教育和他周围的条件不够好。

(13)、教育和教学的艺术和技艺,是发挥每个学生的力量和可能性,使他们感到在脑力劳动中取得成绩的喜悦。

(14)、作为老师最重要的不是交给学生了对少,更重要的能激发学生学习多少。只要学生学习的动力兴趣十足,学生热衷这学习,积极主动地学习,那他们学习的效率会大大的提高,学习的潜力也不断地挖掘,这要比我么灌输式强迫式的学习要效果要好得多得多。

(15)、     在这篇文章中闫老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学的论述,“教学,这只不过是广义概念的教育这朵花上的一片花瓣而已。教育中没有主要次要之分,犹如在构成美丽花朵的许多花瓣之中没有主要花瓣一样。”闫老师用这句话引起我们每位教育者的深思: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在短视与功利行为泛滥的教育行为中,我们教育者在行使教育职责时最重要的任务和使命该是什么?

(16)、从闫学老师和许多特级教师身上我们不难看出,他们的快速成长都与阅读分不开的。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改善自身课堂教学之现状,让我们的课堂不会成为现成真理的灌输与接受的地方;通过阅读,我们的课堂才能成为感受自身理智的存在,实现心灵交流的地方。教师的个人阅读,可以促进教师写作能力的提高,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我们带领孩子阅读,是为了完善人的内心世界。许多优秀品质的培养,都是从阅读中得来的。

(17)、暑假期间,我读了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选集。在书中,他从多角度谈了教师﹑家庭﹑社会对学生成长的多方面影响。既有对成功做法的赞扬鼓励,也有对学校和社会错误行为的严厉批判。

(18)、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是心灵的科学。不去研究学生的心灵,就不能了解学生,就无法教会学生,也就没有教育。因此,教师,必须情感细腻、见多识广、语言能力强。苏霍姆林斯基说道:“任何教师,首先也必须是语文教师”,他非常强调语言的力量。

(19)、妈妈早上做手工面条,女儿揪了一坨面要做个饼,还有模有样的用擀面杖在案板上压地平平的。我们头天吃了石头馍,她就仿照样子,用小手指头,在面片上压了几个窝,真的很像石子馍。她还剥了几颗花生放上面,在碗里蘸了些带油的汤汁涂在上面,让我给她在炉子里面烤。接下来就是等待。她突然说:“妈妈,同学说我们的社团课要重新报名,那我就上不了美食课了。”“不怕,重新报名,妈妈还能把美食课给你抢到!”她高兴地跳了一下说:“妈妈,我觉得你和别的同学的妈妈不一样。”“怎么不一样了?”她略微想了一下说:“别人的妈妈都让报英语、写字,不给他们报美食,可是同学都很喜欢美食课呢。你怎么让我报美食呢?”我很开心,女儿能这样评价我,就笑着告诉她:“学习很重要,开心也很重要呀,你在学校学习那么用功,有空余时间就应该多培养兴趣爱好,这样生活才有趣味嘛。你觉得呢?”她开心地说:“那我的披萨烤好了,我还要画画呢!”“好呀,妈妈陪你一起画。”

(20)、生:我太佩服居里夫人了,她简直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了科学事业,难怪她能取得这么大的成绩。

(1)、“教育,这首先是人学”。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下的一个独特的定义。孩子在苏霍姆林斯基眼中,不是学习的机器,不是考试的机器,不是分数单,不是录取通知书,而是一个精神的宇宙。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特别是幼儿时期得孩子们,他们的品格和行为得养成教育,是非常依赖我们老师的.因此,我们应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目中有孩子”的教育观,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性思想进行活动组织,在孩子们整个幼儿教育时期的教育劳动中起主导作用,培养他们善于创造性思考的能力,使其最终成为富有智慧的人。

(2)、现在就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对后进学生应该怎么做:

(3)、让学生从作者是如何来描写的角度去品重点词,析重点句。并通过朗读来感悟。这样的设计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品析能力,又能晋升学生的语感。

(4)、书中有这样一条建议:“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阅读对老师和学生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老师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需要大量地阅读书籍,后进学生想要改变糟糕的学习状况更需要大量的阅读。阅读是一切智慧和力量的源泉。例如他在“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中说:“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联系实际看来,这里的让学困生阅读应该不是那种放任自由的读,而是因人而异,有指导性的阅读。不仅学生要读书,老师也要坚持读书,“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俗话说的好:站得高,看得远。你书读得越多,你掌握的教育教学的方法就越多,思维开阔了,在工作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就有办法解决了。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自己要有广博的知识,创新的思维。然后才能教出具有广博知识,能力突出的学生来。为了孩子们的一生发展,也为了自己能够游刃有余、开心工作,让我们来阅读吧!

(5)、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担任这所农村中学的校长、教师和教育者长达32年。他一生短暂,但却持之以恒地探索和孜孜不倦地写作,奇迹般地写出了40部专著、600多篇论文、约1200篇儿童小故事。他把自己的思维、探索、建议和见解全部倾注在了他的著作当中,即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6)、“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是将书本上的文字变成活的理解。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可以体会出句子表达的意味。

(7)、教育对他来说,不是应付上司的差事,而是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培养有高尚情操的且终身幸福的真正的人。他在忠于教育方针时,可对于上级的文件不是坚决忠于,而是永远忠于学生的心灵。“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是今天中国每一个学校最响亮的口号,可在苏霍姆林斯基那里,不是口号,而是贯穿于他一生的每一天的具体实践。追求真理、忠于心灵、坚守良知,这是苏霍姆林斯基作为教育者最宝贵的品格。而这种宝贵的品格值得我们每位幼儿教师去学习,应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诠释一切为了孩子的真谛.

(8)、  《重读苏霍姆林斯基》,主角苏霍姆林斯基,他三十多年的教育工作,在实践看问题、思问题、解问题,笔耕不辍,诲人不倦,大爱无疆。他一生是充满着教育的灵魂,并将其浓缩在40本教育专著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教育者。当然这里的教育者指的是“遇见了他,并走近他,看见他,追随他教育思想的教育者”。

(9)、   其次,对待后进生要倾注更多的爱。  

(10)、学校里会有这样的场景:教师正讲解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学生们认真听着,讲述结束了,教师问学生:“有什么问题吗?”教室里一片沉默,于是教师得出结论,新内容学生们都搞懂了。但是当教师把学生单个叫起来,让他复述的时候,往往又根本讲不出个所以然来。于是,教师不得不把刚才讲述的内容重述一遍。但是,在讲述之前,教师常常不无愤怒地对学生们说:“既然你们一点都没懂,为什么刚才不提出问题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常常气愤学生的不懂装懂。可是,在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后,我不得不承认是错怪学生了。其实,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学生们根本无法判断他们对新内容是理解了还是没有理解。因为在讲课之初,教师并没有明确告诉学生,在学习这一新内容时,他们应该理解什么,在思考过程中应达到什么目的。

(11)、师:读书重在体会,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句话不一定只有一种读法,只要能够表达你的内心体验就好。朗读,也是理解文章的最根本的方法。

(12)、从教十几年,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学生不在少数,老师使出浑身解数,只能维持几分钟,有的学生天真活泼,有的天生性格内向。未能找到问题真正症结时,所有努力效果都将大打折扣。学生学习吃力、性格忧郁等,绝大部分是身体健康出了问题,孩子精神、智力、世界观、自信心都取决于身体是否健康,作为老师应把关心学生健康看作自己的首要工作,这是一切教育工作最核心的所在。

(13)、“亲爱的朋友,请记住,学生的自尊心是一种非常脆弱的东西。对待它要极为小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因为在要摘掉这朵花时,不可抖掉那闪耀着小太阳的透明露珠。”

(14)、这个寒假,我在学校提供给每位老师的阅读书中,精心挑选了闫学老师所著的《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这本书,这本书是闫老师在十几年阅读苏霍姆林斯基作品、深入研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苏霍姆林斯基在自己工作中的实际影响所完成的一部书,看过此书后,觉得受益匪浅。其中,对《教学是教育这朵花上的一片花瓣》这篇文章,感受颇深。

(15)、 在得知冠状病毒的传染性和严重性后,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告诉学生及家长不要恐慌,冠状病毒是可防.可控.可治的。

(16)、     学习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使我受益匪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我更清晰的认识到: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积极学习“三新”的理念和知识,与时俱进,提升自我;不断提升教学艺术和技巧,有效利用课堂有限教学时间,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效率;用真诚智慧的师爱,在潜移默化中,启迪智慧之光。                                                  ---宋华

(17)、此外,书中还提到,我们的劳动处于经常变化的局面中,有时令人十分激动,有时情绪抑制。因此,善于掌握自己,克制自己,是一种最必要的能力。碰到生气的事或突发的事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是我们教师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给了我们一个消除激动和气愤的方法——幽默。他这样说到:如果你具有幽默感,那么,最紧张的,有时能引起很长时间气愤的局面就可以得到缓和。学生们之所以热爱和尊重快乐、不泄气、不悲观失望的教师,是因为他们自己是快乐的、具有幽默感的人。他们会从每一举动中、每一生活现象中看出很小一点可笑的事。善于无恶意地、怀着好心地嘲笑反面的东西,用笑话支持和鼓励正面的东西,是一个好教师和好的学生集体的重要特征。

(18)、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是实践的科学,在其著作中无处不体现着这一点。劳动的力量如此之大,是我以前没有意识到的。他用无数实例说明了人在成长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9)、其实,无论怎样的惩罚,都不可能令人愉快。泰戈尔说得好:“只有热爱人的才可以去惩戒人。”作为教师,如果我们真的爱孩子,我们就可以去惩戒。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让惩罚变成一个检查与反思自我的过程。这个过程具有一种真正来自内心深处的痛苦,它的强度与深度,它的影响与效应,远远超过一般意义上的棍棒教育。

(20)、不要害怕困难,有困难是好事,否则就谈不上对青少年进行教育

(1)、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是当代出类拔萃的伟大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

(2)、怎样培养少年列宁主义者,教师在少先队组织生活中的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