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精品文案 >

精选79句论语经典语段摘抄(论语经典语段)

论语的经典片段及赏析

1、论语经典段落

(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2)、也有学者以为作“温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适,因为按字面上解释,仅做到吸收古今知识而未有领悟心得,只像是知识的买卖者,不足以为师。所以我们就来看看“师”的意义。在论语中师字一共见于14章,其中意义与今日的老师相近者。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解释):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5)、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展开阅读全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盖大苏泛赤壁云。

(6)、孔子说:“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是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7)、(译文)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没有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8)、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9)、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10)、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楚辞离骚》

(11)、在《论语》中有一句话令我深思熟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才能,就是我们班这个小小的集体也会有“姚明”“王羲之”“达芬奇”“宋祖英”“华伦庚”“冰心”等。有的人学习不好,可是篮球却是动若脱兔;有的人体育不好,可是书法却是龙飞凤舞;有的人书法不好,可是绘画却是栩栩如生;有的人绘画不好,可是唱歌却是娓娓动听;有的人唱歌是五音不全,却是满脑子的数学;还有的人对数字一点儿也不感兴趣,倒是写起作文来便妙笔生花了……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话不假啊。每个人的优点都值得我们去学习,每一个不起眼的普通人都能够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教导我们,使我们更上一层楼。我们要多向我们身边的所谓平凡人学习他们好的一面,就像是置身在一片树丛中的一小株嫩苗,在旁边许多的植物滋养下茁壮成长,并且长成一棵坚韧不拔的大树。树之所以高大,因为有了嫩苗;山之所以伟岸,因为有了石子;海之所以壮阔,因为有了水滴;人之所以闪光,因为有了那些所谓的平凡人!

(12)、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是很愉快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的人不是君子吗”?

(13)、(赏析)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

(14)、《泰伯》第九章: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15)、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楚辞九章涉江》

(1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7)、(今译)孔子说:“君子讲究和谐,纠正别人错误的意见,而不盲目附和跟从,小人盲从,却不肯表示自己的意见。”

(18)、翻译:孔子说:“把所学的东西默默地记下来,不断学习而不厌烦,教导别人而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得怎么样呢?”

(19)、(今译)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做的正相反。”

(20)、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各种知识,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耳闻的东西能融会贯通,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越礼的准则”。

2、论语经典语段摘抄

(1)、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翻译:孔子说:“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

(3)、评析:这几句诗所表现出的诗人自知之明、自谋之熟、自勉之严、自决之勇,令人感慨万分。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不仅又回到了“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境界,而且感情更加深沉,意志更加坚定。通过这一段情感的抒发,诗人将构成自己心灵世界悲剧性冲突的两个方面──理想与现实的对立、进取与退隐的对立,初步展现出来了。继之又更加坚定地作出了选择。

(4)、本段理解:孔子说这段话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要有诚实、谦虚的态度,不要不懂装懂。

(5)、其“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为政以德仍需要时间来完成,人心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参考《傅佩荣解读论语》)

(6)、白话释义:只要他见到财利时能想到道义,遇到国家有为难而愿意付出生命,长久处于穷困的境遇也不忘记平日的诺言,也就可以成为一个完美的人。

(7)、(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金德年先生(1934~2016)是清华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公益书法艺术家,他曾为20多处清华重要建筑风物题字---他的书法作品遍布清华园,在全国一些名山大川、名胜园林也留有他的墨宝,其作品还经常被学校领导和知名机构作为厚礼赠送给海内外好友……

(9)、翻译: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年轻时,血气未定,要戒女色;到了壮年,血气方刚,要戒争斗。到了老年,血气已经衰弱,要戒贪得。”

(10)、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

(11)、译文:孔子说:“饭疏食饮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12)、君子有九件要反思的事:思考眼睛是否看明白,思考耳朵是否听懂,待人是否温和,举止是否恭敬,谈吐是否真心,处事是否谨慎,有疑问是否得到解答,发怒是否有严重后果,得到东西思考是否理所应得。

(13)、(赏析)希望做到能够让老人得到安顿,让朋友对自己信任,让年轻人对自己怀念。

(14)、(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不困惑,五十理解自然规律,六十明辨是非,七十随心所欲,不违规。”

(15)、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16)、赏析:君子不可以像容器一样,只在某一方面有用处。君子要博学多识,不能够仅仅局限于某一个方面,要文能治国武能安邦,并且对人类的整体命运与未来,有基于正义的判断,基于判断的见识,基于见识的行动!

(17)、寓意:学习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更好地提高我们的自我修养。

(1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19)、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出自《论语学而》。此话是孔子的学生子夏说的。

(20)、仅仅认识到应该学习还远远不够,还得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这才能谈到人的境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就是人的道德境界、人格修养。

3、论语经典语段

(1)、金德年先生(1934~2016)是清华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公益书法艺术家,他曾为20多处清华重要建筑风物题字---他的书法作品遍布清华园,在全国一些名山大川、名胜园林也留有他的墨宝,其作品还经常被学校领导和知名机构作为厚礼赠送给海内外好友……

(2)、我以为合并这两种解法,也许更为完整: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期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像这样融会新旧、贯通古今方可称是“温故而知新”。

(3)、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必有我师焉: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焉,相当于“于之”,即“在其中”的意思。

(5)、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6)、十有五而志于学。孔子从小就有志于学。学的内容一般认为是古代典籍,是对于宇宙人生真相的探究,因为若为糊口,乃生活所逼,不必“志”于学。三十而立。在《论语》中“立”的含义是“立于礼”的意思。即在社会道德、礼制允许的范围内有所建树。孔子十五有志于学,与三十而立在逻辑上应该是一个转承,指他在道德、学问上有所成就,学有所得而且能学以致用。四十不惑。不惑是不为外境所惑,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主张和人生价值观。五十知天命。这是一个关键。各注解对天命的理解有所不同。知天命即是知“大我”了。在佛家看来,知天命就是“明心见性”,彻悟宇宙人生的真相。孔子在没有心性修行先师指导的情况下,能“五十而知天命”,是相当不容易的。六十而耳顺。耳顺不是说耳朵没毛病,而是说能平等听取顺逆之言,平等心发起了。孔子五十岁通达天命是个分水岭,之后孔子“我”的执着的习气渐渐就减损,而能平等对待他人的顺逆之言。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表明孔子的修为已经相当纯熟,达到“思无邪”的境界,连坏的念头都没有了。

(7)、孔子说:“以德行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安坐在它的位置上,其他星辰环绕着它而展布。”德:古代有德治、礼治、法治的分别。德治的基础,主要在于帝王本身的高尚品德,因此帝王责任重大,而效果据说也十分理想,几乎像是无为而治了。事实上,德治与无为而治不同,但是为何天下自然而然归于太平?这是因为孔子对人性有一个基本信念,就是人性向善,所以百姓会自动回应德治的帝王。道德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对于人们的客观行为都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治理国家时,暴力和强制手段只是治标却不是治本之道。为政者的德行是一种榜样的力量,使人们见贤思齐,从价值观和人生观上受到良好的引导和感化,使每个人都知礼义廉耻,行为有格,这才是治世根本之道。同样,希望获得别国的尊重与青睐,仅仅靠武力和硬实力是不可以的,人的归顺必然是心的归顺,仅仅依靠行为上的归顺而不得人心,这种所谓的局面必然不能长久。相反,用自己良好的德行昭然于世,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邻为善,用平等的地位和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国家,既不颐指气使也不奴颜婢膝,不卑不亢,和而不同,这样才能赢得人心,赢得真正的尊重。

(8)、激发兴趣。《论语》的第一句话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可见孔子非常重视要使学生愿意学习和乐意学习,他从自己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认识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只有把学习当作乐趣,迷上了学习,才能取得最好的学习成效。他又用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说明乐于学习的重要。他说自己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他还对别人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从这些议论可以看出孔子本人就是非常乐于学习的人,正因为把学习当作乐趣,才能学得进,学得好,成为博学多识的人,所以孔子认为要想使学生学好,首先要让学生乐学。

(9)、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10)、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1)、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为德(或好德),一定不会孤独无偶,天下必有他可以亲近的人(同样好德)。

(12)、之:这里的之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变成偏正结构,不译或勉强译作“的”。

(13)、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4)、(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把握了知识而不致疑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15)、白话文释义: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选择他们的优点支学习,找出他们缺点加以改正。

(16)、这一章向我们展现了,孔子用一种朴素的、温和的生活态度去言传身教的一种教育方式。孔夫子一生号称弟子三千,他的论语就是把他的个人智慧播种在了每一个学生身上,他从来不会声色俱厉,他一定是和缓地、因循诱导地跟人交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更是中国人的一种哲学观。

(17)、赏析:君子处事求同存异,即便是意见不合,也能相处的融洽,而小人则是立刻翻脸。

(18)、所有的学科当中人文学科应该走在前面,它只能是悲剧性的,只有那种走在历史前面的人才有价值,但这种人很可能会成为历史的殉道者。

(19)、其借以表明以德导民的效果,并不会限制人的自由。孔子三十而立——能融于社会礼法作一番事业,可见德政非但不影响人们建功立业,而且能帮助人们成就。到七十岁更是可以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表明德治的极致效果正是人性的自由与解放。

(20)、先生姓金,喜公益,有爱心…人们赞誉其为美丽清华园里最耀眼的书法“金字招牌”!

4、《论语》经典语段

(1)、(西文)ElMaestrodijo:¨Losqueconocenladoctrinaylapráctica,nosonigualescomolosquetienenvocaciónporellas,niéstossoncomolosquedisfrutandeellas¨.

(2)、(今译)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弘大刚毅,因为担任的责任重大,要走的路却很远。把仁德作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死了才停下,不是很远吗?”

(3)、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4)、 我是一阵微风,一阵爱风景的微风。今日我将去北湖游览,跟我一起来吧!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赏析)用不仁义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在我看来就像浮云一样。

(7)、这是孔子说的话,也是后世儒家修身养德的座右铭。“见贤思齐”是说好的榜样对自己的震撼,驱使自己努力赶上;“见不贤而内自省”是说坏的榜样对自己的“教益”,要学会吸取教训,不断跟别人堕落下去。孟子的母亲因为怕孟子受到坏邻居的影响,连搬了三次家;杜甫写诗自我夸耀“李邕求识面,王翰愿为邻”,都说明了这种“榜样的作用。看见德行卓越的人,就要想怎么努力像他一样;看见德行有亏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是否也犯同样的毛病。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有其过人之处,善于汲取他人的优点,努力完善自己,在行为与思想上希望能够与之持平甚至有超越,这是人不断进步,不断向上的内在动力。很多人不愿意向优于自己的人学习也不屑于向某些方面劣于自己的请教,总是闭门造车,不追随先哲的脚步,不追求一个更高的层次,这不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心态。同样,他人的失误与过错对自己而言同样需要反思和内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同样是一种进步,不能讳疾忌医。

(8)、《泰伯》第十五章:子曰:“师挚之始,关睢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9)、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淮南小山《楚辞招隐士》

(10)、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11)、译文: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没有,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劳神无所得。”

(12)、我教导你的知识,你都知道了吗?(徐志刚《论语通译》)

(13)、翻译:对于任何事情了解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4)、《泰伯》第十四章: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5)、孔子的最高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大同”社会的基本特点是:大道畅行,“天下为公”,因而能“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这是一幅理想化的传说中的尧舜时代的原始社会景象,也是孔子憧憬的最高理想社会。

(16)、(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17)、(西文)ElMaestroZengdijo:¨Unletradodebetenerunagranamplituddementeyserfirme,puestoquetieneunagranresponsabilidadyuncaminolargo.¿Acasonosuponeunapesadacargaaltomarlabenevolenciacomounaresponsabilidadpropia,?¿Nosuponeunlargoandarelpermanecerluchandohastalamuerte?¨

(18)、重点字词解释: (1)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 阜)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1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