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精品文案 >

精选102句表达很合适的词语(表达非常合适的成语有哪些)

表达非常合适的成语

1、形容非常合适

(1)、晶莹剔透 挥毫泼墨 (“五彩缤纷”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晶莹剔透”形容器物精致、光亮通明,结构细巧。从语境写露珠来看应选“晶莹剔透”。“挥毫泼墨”指作画或书写毛笔书法作品。“龙飞凤舞”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从语境“一幅幅画卷”来看应选“挥毫泼墨”。)

(2)、滔滔不绝:形容流水不断,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非常多,说起来连续不断,没完没了。络绎不绝:络绎即前后相连,连续不断;不绝即不断之意。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3)、例6中“让梨推枣”用于兄弟关系友好,不用于谦虚。

(4)、他这个人助人为乐,常常给希望工程捐款,这次四川大地震,他又慷慨解囊为灾区捐了一万元。

(5)、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现如今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正期期艾艾地发展着。

(6)、A(选项中“巧夺天工”的意思是“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这里用来赞颂太阳升起时的美景,不恰当。)

(7)、天造地设( tiān zào dì shè )造:制作;设:安排。指事物自然形成,合乎理想,不必再加人工。

(8)、例平均主义的思想已成为明日黄花,逐渐在人们的头脑中消失了。

(9)、天造地设( tiān zào dì shè ):造:制作;设:安排。指事物自然形成,合乎理想,不必再加人工。

(10)、出处:朱自清《经典常谈·春秋三传第六》:“只是平心静气的说,紧要关头却不放松一步;真所谓恰到好处。”

(11)、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12)、给希望工程捐款是为公众事业付出,并非为具体人而做,所以使用“急公好义”更合适。

(13)、例24都把不及物动词“发扬光大”“龙飞凤舞”用作及物动词,使之带上宾语,造成错误。

(14)、于是,车夫向鲁哀公转述了子张留下的故事。那故事是这样的:

(15)、例20“坐享其成”的人的思想行为是可以通过劝导加以改正的,用在此句显得语义很轻,应用“不劳而获”;“不劳而获”用于剥削阶级思想严重的人,语义重,其思想和行为是应该批判的,和该句的“可耻”相照应。

(16)、忽然,他灵机一动,毫不犹豫地卷起裤管就往水田里跳,开始把每一棵秧苗拉高一点。傍晚,农夫好不容易才完成他自以为聪明的杰作,得意洋洋地跑回家,迫不及待地告诉他太太说:“告诉你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今天想到一个好点子,让咱们田里的稻苗长高了不少。”农夫太太半信半疑,就叫儿子到田里去看,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子听到家里的稻子长高了,兴奋地跑到田里去看。这时,他发现稻苗是长高了,但是却一棵棵低垂着,眼看着就要枯萎了。

(17)、(释义)按部就班:指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通常表达中性或者消极的感情色彩。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地深人或提高,通常表达中性或者积极的感情色彩。(误用)学习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一个按部就班,逐渐提高的过程。(纠错)句中既然表明了是“逐渐提高”的过程,并不强调按照一定的步骤,而是逐渐深入提高,因此用“循序渐进”要比“按部就班”更为恰当。

(18)、“望其项背”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中。

(19)、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20)、C.这些正值豆蔻年华的男同学,站在阳光下,浑身散发着青春的气息。

2、表达很合适的词语

(1)、出处:朱自清《经典常谈·春秋三传第六》:“只是平心静气的说,紧要关头却不放松一步;真所谓恰到好处。”

(2)、据《韩非子》记载,齐宣王爱听吹竽,又好讲排场。为他吹竽的就有三百人。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有个南郭先生,根本就不会吹竽,看到这个机会,就到齐宣王那里去,请求参加这个吹竽队。齐宣王就把他编在吹竽队里,并且给他很高的薪水。这位根本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每逢吹竽,就混在队里,拿着竽装腔作势。这样一天天混过去,不曾被人发现。

(3)、朝夕相处:从早到晚都在一起。形容常生活在一起,关系密切。

(4)、耸人听闻:指故意夸大或捏造事件使人震惊。骇人听闻:指事情的严重程度惊人,令人听了惊恐、害怕。

(5)、好多人都来看,他就举起他的盾,向大家夸口说:“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坚固的,无论怎样锋利尖锐的东西也不能刺穿它!”

(6)、句中表达与赵家在财力、人力等势力上相当,而且表示对象的介词结构“和他家”也不能与“棋逢对手”搭配,因此用“棋逢对手”不太妥当,应该改用“旗鼓相当”。

(7)、(纠错)句中用“滔滔不绝”来形容车马行人显然不妥,应该改为“川流不息”或“络绎不绝”等表示行人车马的词语。

(8)、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寿陵少年吧!

(9)、C.虽说人间四月芳菲尽,但绕城而流的锦江河水面如镜,碧波荡漾,清风习习,两岸垂柳楚楚动人,令人陶醉。

(10)、公元前497年,两国交战,吴国大获全胜,越王勾践被迫退居到会稽。吴王派兵追击,把勾践围困在会稽山上,情况非常危急。此时,勾践听从了大夫文种的计策,准备了一些金银财宝和几个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给吴国太宰,并通过太宰向吴王求情,吴王最后答应了越王勾践的求和。但是吴国的伍子胥认为不能与越国讲和,否则无异于放虎归山,可是吴王不听。

(11)、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12)、例9的“胸无城府”比喻为人坦率,不用心计,是褒义词。把这个词用在无能的腐儒蒋干身上,明显犯了褒词贬用的错误。

(13)、例1中“文不加点”中的“点”,不是“标点”的意思,而是“删改”之意。如果我们不理解它,就可能理解为“写文章不加标点”,而实际是指“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14)、句中“名不虚传”显然并不一定是“好名声”,只是说大学生的名称要与实际相符合,所以应该-改为“名副其实”。

(15)、据《韩非子》记载,齐宣王爱听吹竽,又好讲排场。为他吹竽的就有三百人。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有个南郭先生,根本就不会吹竽,看到这个机会,就到齐宣王那里去,请求参加这个吹竽队。齐宣王就把他编在吹竽队里,并且给他很高的薪水。这位根本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每逢吹竽,就混在队里,拿着竽装腔作势。这样一天天混过去,不曾被人发现。

(16)、陈尧咨心里很不舒服,不客气的问他:“喂,你这个老头也会射箭吗?”“不会。”“那么是我的箭射得不好吗?”“好是好,不过,这只是一平常的技术罢了,并没有什么了不起。”“老头儿,你说的是什么话?竟然这样悔辱我们师父。你知不知道我们师父的箭术,没人能比得上。你简直太看不起人了。”

(17)、B(选项中“断章取义”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这里犯了望文生义的毛病。)

(18)、她人长得漂亮,学习又好,简直无可厚非,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19)、 (出自):明·张凤翼《红拂记·掷家图国》:“为郎才女姿,非是云邀雨期,这情踪傍人怎知?”

(20)、屡试不爽:指经过多次实验都没有任何差错,每次都很奏效。而不是“多次尝试都让人不高兴”的意思。屡试不中:指每次尝试都失败。

3、表达非常合适的成语有哪些

(1)、B.司马迁研读各家史著,搜罗天下遗闻轶事,断章取义,终于写成了《史记》。

(2)、例《火烧赤壁》中,活化了蒋干这个不学无术、胸无城府的形象。

(3)、(拼音):xiāngfǎnxiāngchéng

(4)、对于这个问题我发表了一点自己的意见,没想到却成为千夫所指了。

(5)、汉朝的时候,在西南方有个名叫夜郎的小国家,它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可是国土很小,百姓也少,物产更是少得可怜。但是由于邻近地区以夜郎这个国家最大,从没离开过国家的夜郎国国王就以为自己统治的国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国家。

(6)、句中“趋之若鹜”比喻记者高涨的热情,显然感情色彩不符,褒贬失当,应该改用“争先恐后”一词。

(7)、这类错用的情况还有:“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信手拈来前人的成果”“漠不关心百姓的疾苦”“耳濡目染了先生的高超技艺”“司空见惯了腐败现象”“逼得穷途末路”“当仁不让的责任”“同心同德地建设四化”“深思熟虑的建议”等。

(8)、其他诸如“善罢甘休”“同日而语”“一概而论”“无时无刻”“等闲视之”“等量齐观”等常用于否定句中。

(9)、骨肉相连:象骨头和肉一样互相连接着。比喻关系非常密切,不可分离。

(10)、例29中“有条不紊”的意思是做事或写文章条理清晰,一点不乱,侧重于条理性,而该句中陈述的话题却是“王大妈爱干净”,“条理性”与“爱干净”之间缺乏语意逻辑上的联系。

(11)、有一次,赵国平原君派使臣到楚国春申君这里来访问,春申君把他们一行安排在上等客馆住下。赵国使臣想向楚国夸耀赵国的富有,特意用玳瑁簪子绾插冠髻,亮出用珠玉装饰的剑鞘,请求招来春申君的宾客会面。

(12)、例王大妈爱干净是这一带出了名的,家中的各种物件总是摆得有条不紊。

(13)、量身定做( liáng shēn dìng zuò )本义是按照身体尺寸定式制作。

(14)、A.观赏日出的人们,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巧夺天工。

(15)、B.禁毒是全民舍生取义的任务,因为毒品危害个人健康,破坏家庭幸福,扰乱社会秩序。

(16)、恰到好处( qià dào hǎo chù )指说话做事恰好到了最合适的地步。

(17)、名副其实(míng fù qí shí):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18)、句中“面目全非”的感情色彩显然与全句的感情色彩不一致,应该改为“面目一新”。

(19)、一百年前,热血青年意气风发,谱写了壮丽的青春之歌。七十年来,中国人民奋勇拼搏,绘就了恢宏的历史画卷。薪火相传,青春无悔。时代召唤我们锃亮奋斗的底色,让蓬勃青春与家国情怀同频共振,用青春和汗水创造出让世界    (刮目相看/另眼相看)的新奇迹!

(20)、恰到好处( qià dào hǎo chù )指说话做事恰好到了最合适的地步。

4、表达非常合适的成语

(1)、句中表达过小年的日子里宁王府并没有遭受危难,而是比较混乱,所以各色人等只能是趁着混乱带走些东西,因此在句中恰当的成语应该是“浑水摸鱼”。

(2)、陈涉叹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3)、例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尽管是高科技,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可以事倍功半,一蹴而就。

(4)、例8中“倾巢而出”原意是“整窝的鸟儿都出来”,比喻敌人出动全部的兵力进行侵扰,只用于贬义;此处用在“单位干部”身上,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

(5)、例3中的“三人成虎”与“人多为王”不同义,它比喻谣言或谣传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多误作团结力量大。

(6)、这里用“无可厚非”来表示没有缺点的意思显然不妥,应该改为“无可挑剔”一词。

(7)、下列句子中标红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8)、B.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中国的长期战略,也是优先对外发展的方向。

(9)、千夫所指:侧重指触犯众怒,被众人所指责,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对象多指坏人坏事,语义较重。众矢之的:侧重指成为众人攻击的目标,其对象可以是好人,也可以是坏人,语义较轻。

(10)、貌合行离:表面上关系很密切,实际上是两条心。同“貌合神离”。

(11)、徇私舞弊:侧重指屈从于私情、为了照顾自己熟悉的他人而违法乱纪。营私舞弊:侧重指为了谋求个人私利而违法乱纪。

(12)、(释义)屡试不爽:指经过多次实验都没有任何差错,每次都很奏效。而不是“多次尝试都让人不高兴”的意思。屡试不中:指每次尝试都失败。(误用)他一直想在这家报纸的主版上留几个铅字,可惜的是他水平不济,屡试不爽。(纠错)句中显然把“屡试不爽”理解为“屡试不中”的意思,是典型的误用。

(13)、成语释义:象胶和漆那样黏结。形容感情炽烈,难舍难分。多指夫妻恩爱。

(14)、(解释):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

(15)、宋朝时,张乖崖在崇阳当县令。当时,常有军卒侮辱将帅、小吏侵犯长官的事。张乘崖认为这是一种反常的事,下决心要整治这种现象。

(16)、老翁很谦虚的向陈尧咨说:“这也是一种平常的技术罢了,也就是熟能生巧的道理啊!”陈尧咨听了十分惭愧,从此更加努力的练习射箭,再也不夸耀自己的箭术。后来他的人品和箭术一样好.

(17)、安安合适( ān ān hé shì )刚刚适合,恰好相合。

(18)、患难与共: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指彼此关系密切,利害一致。

(19)、C.冬天到来,匠师们精心打磨的冰雕作品晶莹剔透、美轮美奂,真可谓是巧夺天工。

(20)、有些成语有特定的适用对象,词义有所侧重,使用的对象也就不同,有的指个体,有的指群体;有的指人,有的指物;有的专用于男女或夫妻之间;有的专用于写文章或文学艺术等等。如果对这些成语所表达的习惯对象缺乏了解,就会使陈述与被陈述对象之间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比如“炙手可热”只用于指“气焰很盛,权势很大”,而时下多误指题材之类。

5、形容非常合适的成语有哪些

(1)、天造地设( tiān zào dì shè )造:制作;设:安排。指事物自然形成,合乎理想,不必再加人工。造句:这对新人郎才女貌,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佳偶。

(2)、例各级d组织要进一步发挥组织领导作用,发扬光大“五讲四美”活动的成果。

(3)、这时,一个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又拿起一面盾牌问道:“如果用这矛去戳这盾,会怎样呢?”“这——”围观的人先都一愣,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便都散了。那个卖兵器的人,灰溜溜地扛着矛和盾走了。

(4)、句中用“气急败坏”来形容“战士们”,显然感情色彩搭配有误,应该改为“义愤填膺”等带积极感情色彩的成语。

(5)、成语释义:意气:志趣性格;投:合得来。指志趣和性格相同的人,彼此投合。

(6)、句中“八面玲珑”的感情色彩过于消极,与全句的感情色彩不搭配,因此应该改用“面面俱到”一词。

(7)、D.铜仁市公安局组织万山区、松桃自治县、江口县公安机关开展扫黑除恶集中收网行动,让黑恶分子无地自容了。

(8)、故事源于《史记》。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卧薪尝胆”,用来形容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9)、“假酒案”并不是夸大或者捏造的事件,而是严重的社会消极现象,所以应该用“骇人听闻”一词。这两个词在第七版《现代汉语词典》中已合并。

(10)、瑕瑜互见:指玉上的斑点和玉的光彩互有所见。比喻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两者同时存在。瑕不掩瑜:指玉上的斑点掩盖不了美玉的光泽,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突出强调优点。

(11)、例22中“瓮中捉鳖”是一个动词性成语,在句中充当谓语。此处误将其当作名词性成语,应改为“瓮中之鳖”。

(12)、例考前每个考生都应充分做好复习,否则,上了考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13)、句中想表达人数众多之意,而并非不怕劳苦之意,因此应该将“摩顶放踵”改为“接踵摩肩”。

(14)、因此,我们在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把握成语字面意义之外的整体意义;同时必须准确理解成语中一些含有生僻义的关键语素,切忌粗枝大叶,一瞥而过,主观臆断,望文生义。

(15)、例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感到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

(16)、例包围圈越缩越小,这群罪大恶极的歹徒已成了瓮中捉鳖。

(17)、D.经过工作人员不知所措的努力,遵义市第二届职工文化艺术节顺利举办,圆满落幕。

(18)、B(选项中“断章取义”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这里犯了望文生义的毛病。)

(19)、成语“水滴石穿”原比喻小错不改,将会变成大错。现比喻只要坚持不懈,总能办成事情。

(20)、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短语填在横线上。

(1)、造句:报告恰如其分地概括了过去一年取得的巨大成就。

(2)、恰如其分( qià rú qí fèn )指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造句:报告恰如其分地概括了过去一年取得的巨大成就。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